焚书(精简文章)
“焚书”指用火烧书的仪式。焚书源于对书面材料的文化、宗教或政治方面的反对,通常在公共场所进行。1933 年,纳粹公众启蒙与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开始努力使德国的艺术与文化顺应纳粹的目标。政府对犹太人的文化组织、被指控为政治犯的其他组织和被纳粹批判为“堕落”的艺术作品的表演者或作者进行扫荡。德国大学生是早期纳粹运动的先锋队。几十年来,中产阶级、非宗教的学生组织中一直存在强烈的极端民族主义和反犹主义,他们常常表达自己的不满。一战后,许多德国学生都反对魏玛共和国 (1919-1933),他们发现国家社会主义可以用来发泄自己的政治不满情绪和敌意。
1933 年 4 月 6 日,纳粹德国学生协会在全国发起一场“反对非德国精神”的运动,其高潮是文学大扫除或用火“清洗”。1933 年 5月 10 日,在一个不祥的象征性活动中,大学生焚烧了多达 25000 本“非德国”书籍,预示了一个由国家进行文化审查和控制的时代的到来。5 月 10 日晚,在 34 个大学城中,右翼学生举行火炬游行,“反对非德国精神”。照本宣科的仪式要求高级纳粹官员、教授、大学校长和大学生领袖向参与者和观众发表演讲。在集会地点,学生们以隆重的仪式,在乐队伴奏和所谓的“火焰宣誓”中,将“无用的”书籍扔到篝火中。在柏林,约有 4 万人集合,聆听戈培尔的演讲。
学生领袖们那晚烧的书中,有贝尔托・布赖希特 (Bertolt Brecht) 等著名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理念创始人卡尔・马克思的著作;有奥地利剧作家施尼茨勒 (Schnitzler) 等受批判的“资产阶级”作家的作品,有美国作家海明威等“腐朽的外国影响”的作品。大火也吞噬了诺贝尔奖得主德国作家 托马斯・曼(Thomas Mann)的作品,以及畅销书作者雷马克 (Erich Maria Remarque) 的作品,他的作品《西线无战事》中大胆描写战争,纳粹理论家对其进行了污蔑。黑名单上的其他作家包括美国作家杰克・伦敦、西奥多・德莱塞和海伦・凯勒,海伦・凯勒对于社会公正的信仰鼓励她支持残疾人士和拥护和平主义。5 月 10 日的全国性运动势不可挡,它引发了报纸的广泛报道。广播将演讲、歌曲和仪式中的口号实时传达给无数的德国听众。犹太作家弗朗茨・魏菲尔(Franz Werfel)、马克斯・布洛德 (Max Brod) 和斯蒂芬・茨威格 (Stefan Zweig) 的作品均付之一炬。人们还烧掉了 19 世纪备受热爱的德国犹太诗人海涅 (Heinrich Heine) 的作品,1820 年他曾写道:“焚书之地,终将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