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lf Hitler poses with his cabinet shortly after assuming power as chancellor of Germany.

第三帝国:概述

纳粹的崛起宣告了魏玛共和国(一战后在德国成立的议会民主)的结束。阿道夫·希特勒于 1933 年 1 月 30 日被任命为总理之后,纳粹帝国(也称为第三帝国)迅速成为没有任何基础权利保证的政体。在国会(德国议会)发生了一次可疑的大火之后,1933 年 2 月 28 日,德国政府发布法令暂时取消宪法中的公民权,并紧急建立一个无需议会同意即可执行官方法令的国家。

希特勒上任的第一个月,纳粹就制定了“协调”政策,让个人和公共机构的目标与纳粹目标保持一致。文化、经济、教育和法律统统都处于纳粹控制之下。纳粹政权也尝试“协调”德国教堂,尽管没有取得完全胜利,但得到了大部分天主教和新教教士的支持。

纳粹政权通过大量宣传传播其目标和理想。1934 年 8 月,德国总统保尔·冯·兴登堡逝世,之后,希特勒掌握了总统权力。军队宣誓誓死效忠希特勒。希特勒的独裁在其担任第三帝国总统(国家领袖)、第三帝国总理(政府领袖)和元首(纳粹党领袖)期间一直持续。根据“元首原则”,希特勒不受国家法律的限制,可以自行决定政策事宜。

希特勒在国内立法和德国外交政策上享有最终决策权。纳粹外交政策是由这样的种族主义信念引导的:德国通过军事力量向东扩展是天命使然,日益强大的优秀日耳曼民族应当永久地征服东欧和苏联。其中,妇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帝国积极的人口政策鼓励“种族纯正”的妇女生育更多的“雅利安”后代。

在这种情况下,“劣等种族”如犹太人和吉卜赛人应从国土中清除。纳粹的外交政策从开始就定位为发动消灭苏联的战争,而在和平时期,纳粹政权则主要致力于备战。在该意识形态的战争背景下,纳粹计划并实行大屠杀,即大规模屠杀被认为是主要“种族”敌人的犹太人。

尽管有受到盖世太保(国家秘密警察)和纳粹党保安处 (SD)镇压的对纳粹政权的公开批评,但希特勒政府仍受到大部分德国人欢迎。不过,还是有很多德国人反对纳粹政府,从仅仅不服从纳粹政权,到 1944 年 7 月 20 日尝试谋杀希特勒。

1945 年 5 月 8 日,盟军战胜纳粹德国并迫使德国投降。

Thank you for supporting our work

We would like to thank Crown Family Philanthropies, Abe and Ida Cooper Foundation, the Claims Conference, EVZ, and BMF for supporting the ongoing work to create content and resources for the Holocaust Encyclopedia. View the list of all donors.

术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