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屠杀的余波
1945 年,当英美联军和苏联军队进入集中营后,映入他们眼帘的是纳粹大屠杀的铁证 – 成堆的尸体、骸骨和焚烧尸体的灰烬。士兵们还发现了数以千计的幸存者,包括犹太人和非犹太人,他们都遭受着饥饿和疾病的双重折磨。对于这些幸存者来说,重建生活的前途吉凶难卜。
解放后,由于欧洲部分地区反犹主义(对犹太人的仇恨)依旧存在以及犹太人自身遭受的创伤,许多幸存者在重获自由后都无法鼓起勇气重返家园。即使回去的人也是每天生活在恐惧中。例如,在战后的波兰,集体屠杀(反犹暴动)仍在继续。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发生在 1946 年的凯尔采 (Kielce) ,当时的波兰暴动者至少杀死了 42 名犹太人,并对其他犹太人进行了殴打。
由于很难移民,成千上万无家可归的大屠杀幸存者只能向西移居至由西方盟国解放的其他欧洲国家。在那里,他们被安置在数百个难民中心和流离失所者营地中,如德国的贝尔根 - 贝尔森 (Bergen-Belsen) 营地。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 (UNRRA) 和美国、英国及法国的驻军共同管理着这些难民营。
大量各种类型的犹太人代理机构都在忙着帮助这些无家可归的犹太难民。美国犹太人联合分配委员会 (American Jewish Joint Distribution Committee) 为大屠杀的幸存者供给食品和衣物,而培训恢复组织 (Organization for Rehabilitation through Training, ORT) 则为他们提供职业培训。难民们还建立了自己的组织,其中许多都为在巴勒斯坦建立独立的犹太国家贡献了力量。
规模最大的幸存者组织 Sh'erit ha-Pletah(希伯来语意为“幸存下来的人”)努力争取能有更多的移民机会。但是通过合法途径移民至美国的名额仍然有限,英国则限制他们移民至巴勒斯坦。很多欧洲国家的边境也都对这些无家可归的可怜人实行了关门政策。
犹太旅团(英国军队中的巴勒斯坦犹太人部队)成立于 1944 年末。他们与之前游弋于中欧的游击队员共同创建了 Brihah(希伯来语,意为“逃离”或“逃脱”),专门帮助犹太难民从欧洲向巴勒斯坦移民。已经居住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通过船只组织“非法”移民(也称作 Aliyah Bet),但是英国当局却截获并遣返了其中的大多数船只。1947 年,英国强迫载有 4,500 名大屠杀幸存者驶往巴勒斯坦的 “出埃及”(Exodus 1947 )号船舶返回德国。大多数情况下,英国会将未被批准进入巴勒斯坦的犹太难民扣留在地中海塞浦路斯岛的拘留营中。
随着 1948 年 5 月以色列国的建立,犹太难民开始进入这个新兴的主权国家。到 1953 年为止,可能有 170,000 犹太流离失所者和难民移民到了以色列。
1945 年 12 月,美国总统杜鲁门 (Harry Truman) 下达了一条命令,放宽受纳粹政权迫害的人移民到美国的名额限制。命令颁发后,41,000 多名流离失所者和难民移民至美国;其中大约有 28,000 名犹太人。1948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战时流离失所人员法案 (Displaced Persons Act),在 1949 年 1 月 1 日至 1952 年 12 月 31 日期间颁发了大约 400,000 张移民美国的签证。在依此法案进入美国的 400,000 名流离失所者中,大约有 68,000 名犹太人。
欧洲其他的犹太难民则作为流离失所者和难民移居到了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西欧、墨西哥、南美洲和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