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大屠杀中,纳粹及其帮凶杀害了六百万犹太人和数百万其他受害者。大规模的屠杀从 1941 年 6 月射杀犹太市民开始,此时德国正在入侵苏联。1941 年年底,德国将犹太人驱逐到其所占领波兰境内的屠杀中心。到 1945 年 5 月为止,欧洲大约三分之二的犹太人都死在纳粹的屠刀之下。
查看此项1945 年 1 月,第三帝国濒临军事失败的边缘。随着盟军步步逼近各纳粹集中营,纳粹党卫军强迫集中营里的囚犯开始“死亡行军”,部分目的在于防止盟军到来后大批解放这些囚犯。“死亡行军”一词皆针对集中营的囚犯们而言。指集中营囚犯们在重兵把守和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被迫进行长途跋涉。在此期间,纳粹党卫军看守们残酷地虐待囚犯,并杀害了其中许多人。规模最大的死亡行军始发地当属奥斯威辛集中营和施图特霍夫 (Stutthof) 集中营。
查看此项1939 年 9 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强制劳工在军工生产中变得越发重要,纳粹集中营体系开始迅速扩大。1942 年到 1943 年,德国在斯大林格勒战中惨败之后,其战时经济中的劳工短缺问题日渐严峻。这导致德国军工企业越来越多地使用集中营囚犯作为强制劳工。尤其是 1943 年和 1944 年,在工业厂区内部或附近建立了数百座分营。分营通常是归主营管理的规模较小的集中营,并由主营提供所需数量的囚犯。一些集中营变成了管理中心,用以管理庞大的附属强制劳动营网络,比如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德国中部的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德国东部的格罗斯-罗森 (Gross-Rosen) 集中营、法国东部的纳兹魏勒-斯特卢特霍夫 (Natzweiler-Struthof) 集中营、柏林附近的拉文斯布吕克 (Ravensbrueck) 集中营、以及位于波罗的海沿岸但泽附近的施图特霍夫 (Stutthof) 集中营。
查看此项1942 年 1 月,在柏林举行的万湖会议上,纳粹党卫军(纳粹政权的精选卫队)和德国政府部门的代表估计到:包括那些来自非德占国家(像爱尔兰、瑞典、土耳其以及英国)的犹太人在内,最终解决(纳粹为杀害欧洲犹太人而做出的计划)将会涉及到 1100 万欧洲的犹太人。德国和欧洲德国占领区的犹太人经由火车被驱逐到德占波兰境内的灭绝营,并在那里被杀害。德国人企图掩饰他们的意图,声称这种驱逐是“到东部重新安置”。受害者被告知他们将被移往劳动营,但事实上,自 1942 年以来,对大多数犹太人来说,驱逐就意味着转移到灭绝营,然后被杀害。
查看此项灭绝营是为执行种族灭绝行动而设立的屠杀中心。1941 年到 1945 年期间,纳粹在前波兰领土共建立了六座灭绝营,分别是:海乌姆诺 (Chelmno)、贝乌热茨 (Belzec)、索比堡 (Sobibor)、特雷布林卡 (Treblinka)、奥斯威辛-比克瑙(奥斯威辛综合营的一部分)和马伊达内克 (Majdanek)。海乌姆诺和奥斯威辛集中营建在 1939 年合并到德国地区内。其他几座集中营(贝乌热茨、索比堡、特雷布林卡和马伊达内克)建在波兰的总督辖区内。奥斯威辛集中营和马伊达内克集中营兼具集中营、强制劳动营和屠杀中心三大功能于一体。灭绝营的绝大多数受害者是犹太人。据估计,在这六座作为“最终解决”组成部分的灭绝营里,共有 350 万犹太人遇害。其他受害人包括罗姆人(吉卜赛人)和苏联战俘。
查看此项在整个欧洲的德占区内,德国人逮捕了那些反抗他们统治的人,被归类为劣等民族或政治敌人的人也是他们的逮捕对象。因反抗德国统治而被捕的人,大多数都被送往强制劳动营或集中营。德国人将整个欧洲范围内占领区的犹太人驱逐到波兰的灭绝营和集中营。在灭绝营,对他们进行有组织的屠杀;在集中营,强迫他们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中转营(如位于西欧的威斯特伯克 (Westerbork)、居尔 (Gurs)、马林 (Mechelen) 和德兰西 (Drancy))和集中营(如意大利的波尔查诺 (Bolzano) 和 Fossoli di Carpi)是犹太人的收容中心,这些犹太人之后将被铁路运送到灭绝营。根据党卫军报告,1945 年 1 月,就有 70 余万人登记到集中营。
查看此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主要在东欧(1939 至 1942 年)及匈牙利(1944 年)建立隔都。这些隔都是德国人在城市中设置强制犹太居民居住且生活条件恶劣的隔离区域。德国人将建立隔都作为控制、孤立和隔离犹太人的暂时性办法。1942 年,德国人在做出屠杀犹太人的决定后,开始有组织地破坏隔都,将犹太人驱逐到灭绝营并将他们杀害。
查看此项罗姆人(吉卜赛人)也是纳粹政权基于种族原因进行迫害的种族之一。罗姆人遭受了拘禁、放逐、强迫劳动和送往灭绝营的遭遇。特别行动队(Einsatzgruppen)在德国占领的东部地区也屠杀了数以万计的罗姆人,罗姆人的命运并不比犹太人好到哪里去,难以确定在大屠杀期间有多少罗姆人惨遭杀害。据估计,战前大约有 100 万罗姆人居住在欧洲,其中有 20 万到 50 万人被害。
查看此项在纳粹的习惯用法中,“安乐死”是指对那些因为所谓的基因上的疾病或缺陷而被纳粹认为“不配拥有生命”的人所实施的有组织的杀害。从 1939 年秋季开始,毒气设施被安装在贝恩堡 (Bernburg)、勃兰登堡 (Brandenburg)、格拉芬埃克 (Grafeneck)、哈达马尔 (Hadamar)、哈特海姆 (Hartheim)和德雷斯顿 (Sonnenstein)。由医生挑选出病人,并把他们从诊所转移到上述集中的毒气安装机构之一实施杀害。在集中的屠杀因众怒而被迫终止后,在整个德国的诊所和医院里,医生对那些被选作实施“安乐死”的病人注射致命的药物代替毒气。通过这种方式,“安乐死”项目一直在持续并扩大使用,直到战争结束。
查看此项1933 年 1 月,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此后不久,德国建立了第一座集中营。集中营由冲锋队和警察建立,旨在处理被作为帝国所谓的政治反对派而逮捕的大量公民。这些集中营建立在德国各地。渐渐地,这些早期集中营的大多数被解散或被中央建立的集中营代替,纳粹党卫军(Schutzstaffel;纳粹的精选卫队)对这些集中营拥有绝对的管辖权。截至 1939 年,建立了七座大型集中营。除了达豪 (Dachau),其他六座分别是:柏林北部的萨克森豪森 (Sachsenhausen)(建于 1936 年)、魏玛附近的布痕瓦尔德 (Buchenwald)(建于 1937 年)、汉堡附近的诺因加默 (Neuengamme)(建于 1938 年)、浮生堡 (Flossenbuerg)(建于 1938 年)、毛特豪森 (Mauthausen)(建于 1938 年)以及拉文斯布吕克 (Ravensbrueck)(建于 1939 年)。
查看此项欧洲铁路网对德国“最终解决”(屠杀犹太人计划)的实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德国和德国占领区的犹太人就是通过火车运送到被占领时波兰的灭绝营,并且在那里被杀害。德国人企图掩饰他们的意图,声称这种驱逐是“到东部重新安置”。受害者被告知他们将被移往劳动营,但事实上,在 1942 年后,对大多数犹太人来说,放逐就意味着转送到杀人工厂。这种规模的放逐要求多个德国政府部门的协作,包括帝国安全总局 (RSHA)、交通部和外交部。帝国安全总局 (RSHA) 负责协调和指挥放逐,交通部负责安排火车,而外交部则负责与德国的盟国商讨接收这些犹太人。
查看此项犹太人在欧洲生活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933 年,美国犹太人年鉴统计了欧洲的所有犹太人口,大约为 950 万。据估计,世界犹太人口有 1530 万,这一数字占世界犹太人口总数的 60% 以上。大多数欧洲犹太人居住在东欧,其中大约 550 万生活在波兰和苏联。在纳粹 1933 年掌权以前,欧洲拥有生机勃勃并高度发达的犹太文化。在仅 10 年多一点的时间内,欧洲大多数国家遭到纳粹德国的征服、占领或吞并,三分之二的欧洲犹太人也失去了生命。
查看此项
We would like to thank Crown Family Philanthropies, Abe and Ida Cooper Foundation, the Claims Conference, EVZ, and BMF for supporting the ongoing work to create content and resources for the Holocaust Encyclopedia. View the list of donor acknowled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