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粹帝国主义:概述
引言
一些学者在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背景中研究了纳粹意识形态及其针对东欧的政策。
- 帝国主义是指一个国家通过征服、收购或扩大政治经济控制等手段,将权力扩张到其边界以外的土地或人民。
- 殖民主义是帝国主义的一种形式,是指一个国家让域外人口定居于此,从而建立对该领土的控制。

近代以来,许多国家所推行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对其试图控制的土著居民的种族主义假设。阿道夫·希特勒坚持认为,德国“人民”(基于所谓的种族而定义的民族或族群)注定要控制东欧。他认为东欧地区是德国人民应有的“生存空间”(Lebensraum)。
希特勒的目标不仅仅是征服东欧,他还试图用德国人和被认为拥有“日耳曼血统”的人,取代大多数所谓“劣等”的土著居民。纳粹基于种族主义的帝国主义导致德国在东欧奉行与西欧和南欧截然不同的占领政策。
纳粹在东欧的动机
有几个因素影响了纳粹帝国主义征服东欧的计划。
第一个因素基于种族主义的错误历史观,即这些土地注定归德国人所有,但目前却被种族劣等的群体所占领。从中世纪起就在东欧各地生活的德意志裔居民,构成了这一错误观点的群众基础。纳粹认为,日耳曼人曾经统治过这片土地,因此有理由将其夺回。
希特勒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原因的解释也影响了纳粹对东欧的计划。他认为,协约国封锁造成的困境导致了德国人容易受到国内敌人(尤其是犹太人和共产党人)的“背叛”。
第三个因素是纳粹相信“犹太-布尔什维克威胁”。根据这个错误观点,共产主义是以牺牲德国人为代价的犹太阴谋。 纳粹意识形态认为,苏联构成了一种致命威胁。这种信念为纳粹大规模屠杀犹太人、共产党人和苏联战俘提供了借口。
纳粹帝国主义的实施

纳粹征服东欧的计划具有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双重色彩。纳粹直接将一些领土(主要是波兰)并入了帝国,还将其他国家当作殖民地来进行管理和剥削。这就需要“种族上可接受的”德国人在被征服的领土上定居,并对“土著居民”进行驱逐或杀害。
纳粹的“生存空间”(Lebensraum)愿景建立在长期以来一种“日耳曼人的东欧”的错误历史观之上。纳粹利用种族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意识形态将这种观点激进化,并将大规模屠杀和种族清洗视为达到目的的合理手段。虽然从未实现最终目标,但这一意识形态激发了导致数百万人死于饥饿、疾病和直接谋杀的种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