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rmans in front of Jewish-owned department store in Berlin, anti-Jewish boycott. Berlin, Germany, April 1, 1933.

抵制犹太企业

“抵制犹太人”(“Judenboykott”) 是纳粹政权对德国犹太人采取的第一次联合行动,此项行动进行的时间是1933年4月1日星期六。

那一日,德国人不得在纳粹认定的犹太店铺和商场购物,也不得前往犹太医生和律师的办公室。

纳粹为何发起抵制?

根据纳粹发言人,抵制行动是对两大群体的报复:

  • 德国犹太人
  • 批评纳粹政权的外国人,包括美国和英国记者。

然而,这可能不是主要原因,而是基于纳粹反犹理念的其他因素。

首先,纳粹坚信并传播阴谋论,声称犹太人对经济产生了巨大的不利影响。第二,他们极不公平地指责犹太人引发大萧条,造成了对经济的破坏。最后,纳粹的终极目标是消除他们认为的犹太人对德国经济的影响,而抵制行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第一步。

抵制如何进行? 

当年4月1日,抵制行动在纳粹德国的各大城市和小镇展开。行动定于上午10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8点。

为准备抵制行动,纳粹列出了他们认为的犹太商店名单。他们派遣身着制服的纳粹分子(称为冲锋队或SA队员)和希特勒青年团成员驻扎店外,由其恐吓和威胁潜在的购物者。

反犹抵制宣传也出现在德国各地的商业和购物区,并有着多种形式: 

  • 纳粹在商店橱窗进行涂鸦。这些涂鸦包括大卫之星和“Jude”字样(这在德语中指“犹太人”)。
  • 抵制者在所有城市和城镇悬挂标语。这些标牌上常见的标语是“德国人!保卫你们自己!不要购买犹太人的东西!” 
  • 一些非犹太经营者贴出标识,将自身标识为“德裔基督徒”,以表明自己不是犹太人。
  • 纳粹开车或游行穿过街道,高喊反犹口号,高唱纳粹歌曲。

虽然纳粹官方宣称,该抵制行动应是非暴力的,但这并未阻止一些纳粹殴打犹太人,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杀害犹太人。

德国犹太人对抵制有何反应?

对于德国犹太人而言,在纳粹政权初期的数月里,这次抵制行动是一个显著的、毁灭性的时刻。这激怒了许多犹太人,但同时也吓坏了不少人。这是新一届纳粹政府首次正式地公开针对德国的犹太人群体,系统性地将其与其他德国人区别对待。

犹太店主对抵制行动的反应各不相同。许多人选择在当天关闭商店,他们希望避免遭受暴力和财产破坏;其他犹太店主则无所畏惧,选择继续营业。在少数情况下,犹太人也直面抵抗纳粹抵制者。

非犹太德国人对抵制有何反应? 

非犹太德国人也以各种方式对抵制作出反应。一些人参与破坏和骚扰;一些人欣赏这类场面,但未直接加入;其他人则无视抵制,继续过自己的日常生活。还有一些选择待在家中,因为他们害怕卷入冲突,甚至遭受暴力。

值得注意的是,相当多的德国人特地在犹太人所经营的商店购物,以支持他们的犹太邻居,表达他们对纳粹政权的反对,或者传达他们对这类公共混乱秩序的厌恶。

抵制行动之后,犹太人经营的企业情况如何?

1933年4月1日的抵制行动并非纳粹政权对犹太企业的最后一次攻击。但是,这是最后一次全国性的抵制活动。

随后,纳粹政权转而找到其他方法来对犹太经营者施压,地方和市级政府也组织了相应的抵制行动,身着制服的纳粹依旧会继续骚扰犹太经营者。在国家层面,针对犹太人商店的法律和法规越来越多。1930年代,这些商店中的绝大多数被迫停业,导致许多犹太家庭失去营生。到1938年底,纳粹政权几乎完全摧毁了犹太人在德国的经济生活。

重要日期

1933年至1938年
摧毁犹太人的企业
从1933年到1938年,纳粹政权采取非正式手段,迫使犹太经营者关闭或出售其产业。纳粹利用宣传和威胁手段,鼓动德国人去非犹太人的商店购物,德国社会逐渐将犹太人排挤在外。犹太人商店失去了以前的忠实顾客,长期维系的业务关系全面崩溃。一些犹太人不得不以极低的价格出售企业,其他企业则直接宣布破产。许多非犹太企业和个人都从这一过程中获利。

1938年11月9日至10日
“碎玻璃之夜”的破坏行为
1938年11月9日至10日晚,纳粹政权在纳粹德国掀起反犹暴力浪潮。有组织的纳粹团体对犹太人生活造成了严重破坏,他们损毁了数千家犹太企业,打碎店面玻璃,史称水晶之夜 (Kristallnacht) 或“碎玻璃之夜”。该事件得名于暴力活动后散落在街道上的商店玻璃碎片。这是一次对所剩余犹太企业的直接攻击。

1938年11月12日
关于清除德国经济生活中犹太人的法令
在“碎玻璃之夜”(Kristallnacht) 事件后,纳粹政权借助法律法规,加大了对犹太人企业的摧毁力度。11月12日,纳粹政权颁布一项法令,将犹太人排除在经济生活之外。其中,犹太人被禁止经营零售商店或从事贸易。该法令还禁止犹太人在任何场所出售商品或提供服务。

这项法令迫使所有剩下的犹太企业要么关闭,要么进行“雅利安化”。在“雅利安化”的情况下,犹太企业主将被迫出售或白白交出企业给非犹太德国人。

Thank you for supporting our work

We would like to thank Crown Family Philanthropies, Abe and Ida Cooper Foundation, the Claims Conference, EVZ, and BMF for supporting the ongoing work to create content and resources for the Holocaust Encyclopedia. View the list of all donors.

术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