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抵制犹太人工商业
1933 年,德国大约有 50 万名犹太人,占总人口比例不到 1%。大多数德国犹太人都为自己是德国公民而骄傲,因为这个国度人才辈出,其中包括伟大的诗人、作家、音乐家和艺术家。超过 10 万名德国犹太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德军服务,其中许多人因英勇作战而获得勋章。
犹太人在政府中担任重要职位,在著名大学中任教。1905 年至 1936 年间,38 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德国作家和科学家中就有 14 位是犹太人。犹太人与非犹太人之间通婚变得更加普遍。尽管德国犹太人在社会生活和专业工作中仍然会遇到一些歧视,但是大多数犹太人仍对自己在德国的未来充满信心。他们说德语,将德国视为自己的祖国。
纳粹上台后,德国犹太人的生活发生了剧变。1933 年 4 月 1 日,纳粹第一次进行了全国性的有计划反犹行动:抵制犹太人工商业。纳粹发言人称抵制是为了报复德国犹太人和外国人,其中包括批评纳粹政权的英美等国记者。在抵制的当天,冲锋队凶神恶煞般的站在犹太人经营的商店前。数千户门窗上涂着黄黑相间的六角“大卫王星”。标语上写着“不要买犹太人的东西”和“犹太人是我们的灾难”。
全国性的抵制并不是很成功,仅持续一天,但它标志着纳粹政党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针对整个德国犹太人群体的行动。一周后,政府通过法令,仅限“雅利安人”才能担任公职。犹太公职人员,其中包括公立学校和大学的教师都被解职。
关键日期
1933 年 3 月
冲锋队在整个德国对犹太人施行恐怖统治
冲锋队 (SA) 袭击德国城市中犹太人经营的商店,意图将犹太人与其他社会群体隔离开来。不受纳粹控制的当地警察未能成功阻止该袭击。冲锋队成员的暴行持续着,他们冲上法庭,将犹太律师和法官拖到大街上公开羞辱。国际犹太人组织和新闻界将这些暴行公开,并紧急呼吁抵制德国商品。对此,纳粹在全德国范围组织抵制犹太人的产业,并将国际反德舆论归罪于犹太人。
1933 年 4 月 1 日
在全国范围内抵制犹太人经营的产业
上午十点,冲锋队和党卫军成员站在德国各地犹太人拥有的产业门前,告诉公众这些企业是犹太人经营的。商店的橱窗上被涂抹了“Jude”字样(“Jude”在德语里指犹太人),并在门上画着黄黑相间的“大卫之星”。纳粹不仅张贴反犹标记,还喊反犹口号。在一些城镇,冲锋队喊着反犹口号、唱着纳粹党歌曲在街道上游行。在另一些城市,抵制的同时还发生了暴乱,一名犹太律师被杀害。官方组织的抵制活动一直持续到午夜。
1933 年 4 月 7 日
法律禁止犹太人担任公职
纳粹政府颁布法律恢复了对公职人员资格的限制。该法律试图将纳粹的反对者排除在外,这些反对者包括犹太人和政治反对派。公职人员必须提供关于其父辈和祖父辈宗教信仰的文件,证明他们属于“雅利安”血统。如果不能证明,就会被开除。总统保尔·冯·兴登堡要求保留参加过一战后退伍的公职人员,或其直系亲属在一战中阵亡的公职人员,希特勒勉强同意。后几周又通过了涉及犹太律师和医生的类似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