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灭绝犹太民族的“最终解决”计划究竟是如何发端的,至今尚无定论。但有一点很明确,犹太人遭遇种族灭绝是阿道夫·希特勒统治之下十余年纳粹反犹政策的登峰造极。“最终解决”计划是分步实施的。纳粹党上台后,由国家推行的种族主义导致了反犹太立法、抵制犹太商业、“雅利安化”并最终引发了“水晶之夜”(Night of Broken Glass) 的反犹暴动。所有这些行动的目标都是要将犹太人从德国社会中驱逐出去。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反犹政策演变成为一项旨在将欧洲犹太人集中起来并加以最终消灭的综合计划。

纳粹在波兰德占区建立隔都,并将波兰和西欧的犹太人驱逐到这些隔都。1941 年德国入侵苏联,流动屠杀分队(特别行动队,Einsatzgruppen) 开始对隔都展开全面屠杀。屠杀的方法主要是枪杀或毒气车,但他们很快就觉得这种方法效率太低,并且会对屠杀者造成心理负担。

1942 年 1 月万湖会议后,纳粹开始有组织地将犹太人从整个欧洲驱逐到建立在前波兰领土上的六座灭绝营:海乌姆诺 (Chelmno)、贝乌热茨 (Belzec)、索比堡 (Sobibor)、特雷布林卡 (Treblinka)、奥斯威辛-比克瑙 (Auschwitz-Birkenau) 和马伊达内克 (Majdanek)。灭绝营是为执行种族灭绝活动而设立的屠杀中心。大约三百万犹太人死于灭绝营的毒气室。

整个“最终解决”充斥着毒杀、枪杀、疾病、饥饿和肆意的恐怖行为,它造成六百万犹太人死亡,该数量占欧洲犹太人总数的三分之二。

关键日期

1941 年 6 月 22 日
屠杀分队随德军入侵苏联

被称为特别行动队(Einsatzgruppen)的德军流动屠杀分队在入侵苏联过程中负责的任务是屠杀犹太人。这些屠杀分队随德军深入苏联,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行动。起初,流动屠杀分队主要射杀成年犹太男子。但很快,流动屠杀分队所到之处,犹太人无论男女老少,都惨遭射杀。到 1943 年春,流动屠杀分队屠杀了超过一百万犹太人,另外还杀害了数万名游击队员、罗姆人(吉卜赛人)和苏联政府官员。

1941 年 12 月 8 日
首个屠杀中心开始投入使用


海乌姆诺 (Chelmno) 屠杀中心开始投入使用。纳粹后来又建立了五个这样的集中营:贝乌热茨 (Belzec)、索比堡 (Sobibor)、特雷布林卡 (Treblinka)、马伊达内克 (Majdanek)和奥斯威辛-比克瑙 (Auschwitz-Birkenau,奥斯威辛集中营群的一部分)。纳粹使用毒气车杀害海乌姆诺 (Chelmno) 灭绝营的囚犯,这种卡车的发动机排气装置转向密封车厢内部。贝乌热茨、索比堡和特雷布林卡集中营将固定发动机安装在毒气室上,排出一氧化碳毒气。最大的屠杀中心奥斯威辛-比克瑙拥有四个大型毒气室,使用齐克隆 B(Zyklon B,晶体氰化氢)作为屠杀毒剂。马伊达内克 (Majdanek) 毒气室同时使用一氧化碳和齐克隆 B。这里是执行“最终解决”计划的场所之一,数百万犹太人死在屠杀中心的毒气室里。

1942 年 1 月 20 日
万湖会议和“最终解决”

万湖会议是纳粹党卫军(纳粹政权的精英卫队)和德国政府代表在柏林召开的会议。他们在会议中就“最终解决”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讨论和协调。万湖会议上,纳粹党卫军预计“最终解决”计划将涉及欧洲 1100 万犹太人,其中也包括那些未占领国(如爱尔兰、瑞典、土耳其和英国等)的犹太人。1941 年秋至 1944 年秋,德国政府通过铁路将数百万人送往德占波兰屠杀中心加以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