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民
从 1933 年纳粹崛起到纳粹德国在 1945 年投降为止,超过 340,000 名犹太人自德国和奥地利移出。可悲的是,其中近 100,000 人移居的避难国,随后也被德国征服了。德国当局驱逐并杀害绝大多部分的犹太人。
在 1938 年 3 月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尤其是在 1938 年 11 月 9 日到 10 日 Kristallnacht(水晶之夜)反犹暴动之后,西欧和美洲国家害怕大量的难民涌入。1938 年 3 月到 1939 年 9 月,在 120,000 名犹太移民当中,大约 85,000 名犹太难民陆续到达美国,但该移民数量远远低于难民总量。1938 年底,125,000 人在美国领事馆外面排队,希望获得到现有的 27,000 个移民签证名额。到 1939 年 6 月,申请人数已超过 300,000。大部分签证申请人没有申请成功。在 1938 年 7 月举行的埃维昂会议 (Evian Conference)上,只有多米尼加共和国表示准备接收大量的难民,而玻利维亚将在 1938 年至 1941 年间接收 20,000 名以上的犹太移民。
1939 年 5 月至 6 月举行的一场大声势集会活动中,美国拒绝接收 900 多名从德国汉堡登上圣路易斯 (St. Louis)号偷渡到美国的犹太难民。在古巴当局取消为难民发放过境签证并拒绝大部分仍在等待签证以求进入美国的犹太人入关后不久,圣路易斯号轮船就驶离了佛罗里达海岸。该轮船被拒绝在美国靠岸,因此被迫返回欧洲。在回航途中,英国、法国、荷兰和比利时政府分别同意接收这批犹太难民当中的一部分。在 908 名搭乘圣路易斯号返回欧洲的乘客中,有 254 名(近 28%)已知死于大屠杀。288 名乘客在英国找到了避难所。在 620 名返回欧洲大陆的乘客中,有 366 名(超过 59%)已知在战争中幸免于难。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超过 60,000 名德国犹太人当中,大多数根据哈瓦拉(Haavara, 转移)协议移民到巴勒斯坦。德国和巴勒斯坦犹太人当局签订的这份协议帮助犹太人移民到巴勒斯坦。犹太人逃离德国的最大障碍是德国立法禁止外汇出口。根据这一协议,犹太人需要在德国合法处理他们的资产,然后通过德国产品出口将转换的资金转移到巴勒斯坦。
1939 年 5 月,英国议会批准了一项政策,即英国白皮书,严格限制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可以接收难民的地点越来越少,成千上万来自德国、奥地利和波兰的犹太人迁移到了上海,因为上海不需要签证即可入境。处于日本控制下的上海公共租界实际接收了 17,000 名犹太人。
1941 年下半年,即使在纳粹进行大屠杀的未经证实消息传到西方大国,美国国务院出于国家安全考虑更加严格限制移民。尽管英国的限制严格,但是在战争期间,仍有少量犹太人通过“非法”移民 (Aliyah Bet) 进入巴勒斯坦。1938 年到 1939 年,尽管英国政府在一项特殊的 Kindertransport(儿童转移)计划中还是允许接纳 10,000 名犹太儿童,但是英国本身是严格限制移民流量的。在 1943 年 4 月的百慕大会议上,盟军也并未出台具体的营救计划。
瑞士接收了约 30,000 名犹太人,但还有相同数量的难民在国界被拒绝。约有 100,000 名犹太人到达伊比利半岛 (Iberian Peninsula)。西班牙接受了一定数量的难民,随后迅速将其送到葡萄牙的里斯本港。1940 年到 1941 年间,数千犹太人从里斯本港由海路迁至美国,而数千人还无法得到美国入境签证。
战争结束后,无数流离失所的幸存者最终在西方盟国管辖的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营地找到避难所。在美国,移民限制仍然发挥着作用,即使 1945 年的杜鲁门命令授权在配额制度下优先给予难民移民美国,但只允许 16,000 名犹太难民进入了美国。
在 1948 年 5 月以色列国的建立之前,向巴勒斯坦移民 (Aliyah) 也仍然对移民执行严格限制。成千上万的犹太难民冒险非法进入巴勒斯坦:1945 年到 1948 年间,英国当局在塞浦路斯岛的拘留营中扣押了许多这些想前往巴勒斯坦的移民。
以色列于 1948 年 5 月建国,犹太难民开始涌入这个新的主权国家。接下来几年里,有 140,000 名大屠杀幸存者进入以色列。美国在 1945 年至 1952 年间接收了 400,000 名难民。其中大约 96,000 人(约 24 %)是大屠杀中幸存下来的犹太人。
寻找避难所的活动在大屠杀之前和之后的几年里一直都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