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 年纳粹柏林奥运会:非裔美国人的呼声和“吉姆·克劳”时代的美国
1933 年 6 月,国际奥委会收到德国奥委会对德国将会遵守奥林匹克宪章的保证。该宪章禁止体育运动中的一切歧视。在平息了黑人运动员对在纳粹德国的安全顾虑之后,大多数非裔美国报纸都反对抵制 1936 年奥运会。 《费城论坛报》和《芝加哥卫报》的撰稿人认为,黑人运动员的成就将削弱种族主义和纳粹种族观点鼓吹的“雅利安人”优越论。他们也希望这些成就可以让国人对黑人产生新的认识。1935 年 12 月 14 日发行的《芝加哥卫报》报道,非裔美国田径明星尤雷斯•皮考克(Eulace Peacock)、杰西•欧文斯(Jesse Owens)和 拉尔夫•梅特卡尔夫(Ralph Metcalfe)赞成参加奥运会,因为他们觉得他们的胜利将有力地回击纳粹种族理论。
运动员
1936 年,大量黑人运动员加入了奥运会角逐,最终 18 名非裔美国运动员(16 男 2 女)前往柏林。这是参加 1932 年洛杉矶奥运会的黑人运动员数量的三倍。
歧视
奥运会为这些黑人运动员提供了特殊的机会。20 世纪 30 年代,黑人在美国人生活的大多数方面都饱受歧视。由白种人制定的“吉姆·克劳”法剥夺了黑人的权力并对他们进行隔离,禁止非裔美国人从事多种工作和进入公共场所,如餐馆、酒店及其他设施。特别是在美国南部,黑人生活在种族暴力的恐惧之中。二战期间,美国军队仍然实施种族隔离制度。
体育
在体育方面,黑人在大学和专业级别的机会都受到了限制。黑人记者们抨击抵制奥运会的支持者对外国领土发生的运动员歧视夸夸其谈,却无视运动员在本土受到歧视的问题。他们指出,所有黑人奥运选手都来自主要录取白人学生的北方大学。他们认为这说明,20 世纪 30 年代,在绝大多数非裔美国学生接受教育的传统黑人大学,训练器材和设施都比较落后。
歧视继续
在 1936 年的柏林运动会上,参赛的非裔美国运动员赢得了 14 块奖牌。然而这些黑人运动员回国后继续遭到社会和经济上的歧视,这让他们在种族主义德国所取得的胜利显得更具讽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