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存者
对于幸存者来说,生活不可能回到大屠杀之前的样子。在欧洲的多数地区,犹太人社区已不复存在。当人们试着从集中营或藏身之处返回家园时,通常会发现,他们的家已经被洗劫一空,或者已经易主或被他人占据。
重返家园通常也是危险的。战后,波兰的许多城市发生了反犹暴动。1946 年 7 月,波兰东南部城市凯尔采 (Kielce) 发生了规模最大的一次反犹暴乱。当 150 名犹太人返回该市后,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害怕再有数百人回到这里要求归还他们的房屋和财产。诸如犹太宗教仪式谋害基督教徒等古老的反犹传说再次开始流传。有谣言说,犹太人杀害了一名波兰男孩并用他的血进行祭祀,之后,暴民们袭击了这群犹太幸存者。暴动者杀死了 41 人,另有 50 多名犹太人受伤。凯尔采暴乱的消息很快传开了,犹太人意识到他们今后无法在波兰生活下去。
许多幸存者滞留在西欧盟军占区的难民营中,而这些难民营是在之前集中营的位置上就地重建而成。他们在那里翘首以待,希望能够获准进入美国、南非或巴勒斯坦等地。起初,许多国家继续奉行他们原有的移民政策,大大限制了他们接受难民的人数。当时控制巴勒斯坦的英国政府拒绝大量犹太人入境。许多犹太人尝试在没有合法证件的情况下进入巴勒斯坦,被发现后,他们其中一些人被扣押在塞浦路斯岛的拘留营中,其余的人则被遣返回德国。英国对待犹太难民的可耻行径招致了为犹太民族建立家园的国际压力。最后,联合国投票决议,将巴勒斯坦划分为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1948 年初,英国开始从巴勒斯坦撤军。1948 年 5 月 14 日,要求建立犹太家园的先驱者之一大卫·本古里安宣布以色列建国。此后,犹太难民的船只可自由登陆这一新国家的港口。美国也改变了其移民政策,开始允许更多的犹太难民入境。
当许多犹太人幸存者在收容国开始新生活的同时,在德国还有许多遭纳粹政策迫害的非犹太受害者仍继续遭受迫害。在德国的许多地区,歧视罗姆人(吉卜赛人)的法律直到 1970 年才被废除;纳粹德国施行的监禁同性恋者的法律,一直沿用到 196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