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都
“隔都” (ghetto) 这一名词起源建立于 1516 年的威尼斯犹太人区。威尼斯当局强迫城里的犹太人在那里生活。在 16 世纪和 17 世纪,下至当地市政当局上至奥地利皇帝查理五世 (Charles V) 都曾下令在法兰克福、罗马、布拉格和其他城市为犹太人建立隔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将犹太人集中到某些城区并迫使他们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生存,这些城区便是隔都(通常是与外界隔绝)。隔都不仅把犹太人社团与其他人群隔离开来,也把犹太人社群彼此之间隔离开来。德国人单在其占领和吞并的波兰和苏联领土上就建立了至少 1,000 个隔都。1939 年 10 月,德国占领当局在波兰的彼得库夫 - 特雷布纳尔斯基 (Piotrkow Trybunalski) 建立了第一个隔都。
德国人将建立隔都视为一项控制和隔离犹太人的临时性措施,同时纳粹领导人在柏林精心谋划各种达到灭绝犹太人口的目的方案。在许多地方,这种隔离制度只持续了相对很短的时间。部分隔都只存在了几天,有的则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1941 年底,即自“最终解决”(屠杀欧洲所有犹太人的计划)实施开始,德国人便一步步摧毁了隔都。德国人及其党羽在乱坟岗中枪杀附近犹太人区的居民,或将他们遣送(通常是用火车)至灭绝营进行屠杀。德国党卫军和警察当局将隔都中的少数犹太人遣送至强制劳动营和集中营。
有三种类型的隔都:封闭式隔都、开放式隔都和灭绝式隔都。
在波兰,规模最大的华沙隔都中,区区 1.3 平方英里的面积内就挤进了超过 400,000 名犹太人。其他主要的隔都则分别建立在罗兹 (Lodz)、克拉科夫 (Krakow)、比亚维斯托克 (Bialystok)、利沃夫 (Lvov)、卢布林 (Lublin)、维尔那 (Vilna)、琴斯托霍瓦 (Czestochowa) 和明斯克 (Minsk) 等市。数万西欧犹太人也同样被驱逐至东欧的隔都内。
德国人命令居住在隔都内的犹太人佩戴用于识别身份的徽章或臂章,不仅如此,他们还强迫许多犹太人为德意志帝国劳动。在隔都内,犹太人的日常生活由纳粹指派的犹太委员会 (Judenraete) 管理。隔都的警察按照德国当局的命令和犹太委员会的法令执行任务,包括协助德国人向灭绝营遣送犹太人。犹太人警官象犹太委员会成员一样屈服于德国当局的意志。对于那些被发现没有执行命令的犹太人警察,德国人绝不手软,格杀勿论。
而犹太人则运用各种反抗手段来应对诸多的非人限制。犹太居民常常在犹太委员会不知情或未批准的情况下进行所谓的非法活动,比如将食品、药品、武器或情报偷带进隔都。因为这些物品是隔都居民生存的必需品,所以一些犹太委员会和个别委员会成员容许或暗中鼓励这种非法交易。虽然德国人表示原则上他们不会过问隔都内有关宗教信仰、文化活动或青年运动等事务,但是他们往往把任何社交集会都看做是一种“安全威胁”,并且会无情关押或残杀集会领头人和参加者。德国人通常禁止一切继续教育。
一些隔都的抵抗运动成员还发动了武装起义。在这些起义中,规模最大的当属 1943 年春天发生在华沙 隔都的起义。在维尔那 (Vilna)、比亚维斯托克 (Bialystok)、琴斯托霍瓦 (Czestochowa) 和一些小规模隔都同样发生了武装起义。1944 年 8 月,德国纳粹党卫军和警察在罗兹 (Lodz) 摧毁了最后一个主要的隔都。
德国入侵并占领匈牙利之后,于 1944 年春开始实施隔离犹太人的制度。在帝国安全总局 (Reichssicherheitshauptamt-RSHA) 派遣的德国驱逐专家的协助下,匈牙利宪兵仅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便将来自匈牙利全国各地(首都布达佩斯除外)近 440,000 名犹太人临时集中在“灭绝式隔都”里,并将他们驱逐到匈牙利边境,交给德国人看守。德国人将匈牙利犹太人中的大多数驱逐到奥斯威辛-比克瑙 (Auschwitz-Birkenau) 屠杀中心。在布达佩斯,匈牙利当局要求犹太人只能呆在带标记的房子内(即所谓的大卫王星之家)。1944 年 10 月 15 日,法西斯箭十字党领导人在由德国支持的政变中夺取政权,几个星期后,箭十字党政府便在布达佩斯正式建立了第一个隔都,强迫 63,000 名犹太人生活在面积仅有 0.1 平方英里的隔都内。大约 25,000 名持有中立国保护证明的犹太人被囚禁在该市另一处“国际隔都”内。1945 年 1 月,苏军解放了位于布达佩斯地区的两座隔都,将近 90,000 名犹太居民获得自由。
大屠杀期间,纳粹对犹太人的控制、非人对待以及大批屠杀,都是以隔都为中心环节展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