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路易斯”号返回欧洲
继在古巴的安全避难被拒、入境美国的请求被无视后,“圣·路易斯”号的乘客在英国、法国、比利时或荷兰上岸。乘客在每个国家的命运都取决于此后的诸多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和对德战争的进程。
关键事实
-
1
在每个国家,难民都面临着不确定性和经济困难。起初,他们被给予临时身份,通常被安置在难民营。
-
2
乘客们的遭遇与纳粹占领下的西欧其他犹太人相似。其中许多人在屠杀中心和集中营被德国人杀害;一些人躲藏起来,或在多年的强制劳动中幸存下来;还有一些人设法逃了出来。
-
3
在返回欧洲大陆的620名乘客中,有532人在德国占领西欧时被困。仅超过一半 (278) 的人在大屠杀中幸存了下来。共有254名乘客遇害:其中84人曾抵达比利时,84人在荷兰避难,86人被接纳到法国。
1939年6月6日,“圣·路易斯”号掉头驶向欧洲。七天后,正当该船横渡大西洋时,达成的一项协议给乘客们带来了新的希望。犹太联合分配委员会 (JDC) 欧洲主任莫里斯·特罗珀 (Morris Troper) 与其他欧洲犹太人组织和政府代表合作,安排“圣·路易斯”号的乘客进入英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英国接收了287名乘客,法国224名,比利时214名,荷兰181名。

经过一个多月的海上航行,“圣·路易斯”号于6月17日在比利时安特卫普靠岸。不到三个月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一年之内,整个西欧都将被德国占领,身处欧洲大陆的原“圣·路易斯”号乘客将再次面临纳粹恐怖的威胁。
在下船之前,乘客们填写了调查问卷,政府代表和救济机构可能以此来决定他们的目的地。他们被要求提供在英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的亲友姓名、申请美国签证的详细信息,以及他们打算移民美国的配额等候名单上的号码。这些难民仅获得了临时庇护;他们必须同意最终移居到其他更永久的住所。当时的设想是,一旦他们在美国的配额等候名单上的号码被叫到,或者一旦他们有了其他去处,他们就会立即离开。政府官员已经开始担心来自纳粹帝国的犹太难民潮,同时也明确表示,“圣·路易斯”号乘客获得的待遇只是特例,而非其他逃离德国的人的先例。
前往比利时的乘客率先下船,然后乘坐专列前往布鲁塞尔,并在那里过夜。那些在布鲁塞尔举目无亲的乘客则被送往列日省的一个难民中心。
被选中前往荷兰的乘客第二天乘坐“扬-凡-阿克尔”(Jan van Arkel) 号轮船启程。抵达鹿特丹后,荷兰当局将他们带至一个临时难民中心,直到他们找到住处或被转移到其他难民营。
前往法国和英国的乘客登上了一艘经过改装的货轮。6月20日,该船抵达滨海布洛涅,目的地为法国的乘客在此下船。第二天,他们前往勒芒、拉瓦尔和其他法国城镇。犹太联合分配委员会安排犹太儿童援助协会 (Oeuvre de Secours aux Enfants; OSE) 负责照顾约60名儿童。这些儿童被安置在巴黎北部蒙莫朗西的一些家庭中。

6月21日,被送往英国的乘客抵达南安普敦,并乘坐专列前往伦敦。在那里,德国犹太人援助委员会为那些没有住在亲友家的人安排了住所。大多数乘客住进了私人住宅或旅馆,但约有50名单身男子被带到了位于肯特郡的一个前英国军营,英国政府已将该营地分配给难民使用。
这些乘客面临着不确定性和经济困难。离开德国后,纳粹系统地剥夺了他们的财产,且禁止他们工作。因此,他们只能完全依赖亲属和犹太救济机构。为了避免使其成为公共负担,犹太联合分配委员会同意拨出一大部分资金来资助这些难民,共计50万美元。
大多数乘客都希望找到永久的家园,其主要目的地是美国。在美国签证等候名单上的600多人耐心地等待被叫号,其他人试图通过外国领事馆获得入境许可,但很少有国家愿意接收贫穷的移民。英国政府于1939年发布白皮书,限制移民进入巴勒斯坦,这使情况变得更加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