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昨天,我们同年级的一个学生因为饥饿和劳累过度去世了。由于他身体状态很差,他被允许在学校里多喝汤,但这并没有为他带来多大帮助。他是班上的第三个受害者。”
—达维德·谢拉科维亚克,16岁,1941年5月13日 1
 
“明天开始,我就要在马具作坊里工作了……我的学生生涯暂停了,至少要暂停一段时间……现在最重要的是赚钱,在贫困中生存下来。” 
[17岁,1941年10月23日]
 
“我只关心在那个作坊里有汤喝。” 
[17岁,1942年4月3日]
 
“我们完全没有被当作人来看待,只是用来劳作或待宰的牲畜。没有人知道被驱逐出罗兹市的犹太人经历了什么。现在没有人能确定任何事。他们在整个帝国内追捕犹太人。” 
[17岁,1942年5月20日]

达维德的故事

1924年7月,达维德·谢拉科维亚克出生于 马杰莱齐和苏拉·谢拉科维亚克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犹太橱柜制造商,达维德和妹妹娜塔莉亚(家人叫她娜齐娅)与父母一起住在故乡波兰罗兹市。

少年时期,谢拉科维亚克就读于当地一所私立犹太预备学校(波兰语为“gimnazjum”)。达维德成绩优秀,不仅凭奖学金入学,在班上也名列前茅。根据谢拉科维亚克的日记所述,他热爱阅读,兴趣浓厚,喜欢外语。他学习过英语、法语、德语、希伯来语和拉丁语。

达维德·谢拉科维亚克的日记

达维德·谢拉科维亚克从1939年6月底起写日记,当时距离他15岁生日只有几周。数月后的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日记中,谢拉科维亚克仔细地记录了每天的新闻。他还写下自己的感受、心情和观点。即使在二战爆发后,他依然坚持写日记。

谢拉科维亚克的日记以第一人称的方式,通过一个少年的视角,记录了在德国占领下波兰犹太人的日常生活。他的日记尤其按时间顺序记录下罗兹犹太社区的悲剧——1940年2月,德国人将该社区改造成犹太人聚集区

在日记中,谢拉科维亚克写下犹太人聚集区里的日常悲剧。他描述了自己找工作的绝望和妹妹遭受的苦难。他也写到自己和父亲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及其患病的母亲在1942年“盖斯佩尔行动 (Gehsperre Aktion)”期间被驱逐出境。

1943年4月,达维德·谢拉科维亚克的日记突然戛然而止。在那段时间,他得知自己在一家面包店找到了一份非常抢手的工作,但他已经病倒了,还发着高烧。尽管找到工作带来了一线希望,但他仍然为自己和罗兹的犹太人所面临的处境感到绝望。在日记中,谢拉科维亚克这样写道:

“因为再次失去耐心,我感觉自己陷入了忧郁之中。我们真的没有出路了。”

——摘自《达维德·谢拉科维亚克日记》,1943年4月15日

可能由于患上肺结核,达维德·谢拉科维亚克于1943年8月8日逝世。这时他刚满19岁。犹太人聚集区恶劣的条件导致他的父亲也过世了。他的妹妹活到1944年,直到那一年她和最后一批犹太人聚集区居民被运往奥斯维辛-比克瑙 (Auschwitz-Birkenau)并死于集中营。

战后不久,在这套公寓被划入犹太人聚集区之前,曾经拥有该公寓的波兰非犹太人回来了。他发现了五本笔记本,这是谢拉科维亚克日记的全部遗物。如今,这五本笔记本被存放在以色列犹太大屠杀纪念馆 (Yad Vashem) 和美国大屠杀纪念馆。虽然这些笔记本并不完整,但它们以丰富而深刻的描述,记述了罗兹犹太人聚集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