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造就了哪些可能?
1933 年纳粹掌权之后,迫害犹太人和其他目标团体就已经是德国政府的政策。但在 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入侵波兰后,战争为纳粹政策的进一步极端化提供了机会和动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80 周年为我们提供了这一机会,来反思关于战争作用的基本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造就了哪些可能?
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入侵邻国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全面爆发。战争为纳粹领导人提供了各种机会和挑战。纳粹得以打着为国家生存而战的旗号,利用更多机会在更广泛的地理区域内将他们的意识形态变为实际行动。很多德国人都认为是犹太人和敌对的外国势力迫使德国发动战争。战争使纳粹德国将其种族主义意识形态的实施发挥到了极致。他们将入侵波兰粉饰成为了保卫德国、抵御敌人而采取的必要防御措施。
纳粹的信仰或意识形态基于极端形式的种族主义和反犹主义。纳粹种族主义意识形态的目标是要创建按种族定义的“民族共同体”;通过征服生存空间(Lebensraum)扩张领土;以及抵御德国的内外敌人。纳粹将犹太人视为威胁德意志民族生存的头号种族敌人。
德国对波兰的占领十分残酷。纳粹试图通过逮捕和杀害波兰人来摧毁波兰文化和波兰民族,从而消除任何反抗。德国警察、党卫军、军队和德国地方民兵射杀了成千上万的波兰平民、波兰人和犹太人。波兰人民被迫做苦工。这场战争为纳粹德国打开了方便之门,让其可以将领土并入不断扩张的德意志帝国,大肆劫掠文化资产,包括图书馆、艺术品、档案、食品和其他形式的财产。
最终屠杀的大部分人都是通过军事胜利落入德国的控制。解决“犹太人问题”是纳粹的主要目标之一,而战争将其变为了战争目标,尽管具体方式仍不明确。战前的 330 万波兰犹太人当中,有近 200 万人生活在德国占领的区域。接下来的几年纳粹借由战争寻求“最终解决方案”。与此同时,他们强迫犹太人住进拥挤的隔都,不提供食品药品,并强迫他们做苦役。最终,德国人决定对欧洲的所有犹太人实施有组织的大规模屠杀,而这一计划在不发动战争的情况下是永远都无法实施的。
凡是希特勒踏足的地方,犹太人都失去了活着的希望。希特勒 — 这是个应该被永远抹去的名字,他在一次演讲中声称如果战争来临,欧洲的犹太人都将被灭绝。无论希特勒的军队征战到何处,那里的犹太人都能感知他们所面临的命运。—— 《哈伊姆·卡普兰日记》(Diary of Chaim Kaplan),1939 年 9 月 1 日。
纳粹领导人在战争时期还有机会可以系统地屠杀身体残疾的德国人,借以“清洗”“民族共同体”。纳粹将身体残疾的德国人视为日耳曼民族的基因污点,以及对国家战争所需资源的徒耗。在 1939 年 9 月 1 日的一封密函中,希特勒以战争为理由和掩护批准了“安乐死计划”。纳粹领导人用“安乐死”或“仁慈助死”的名义掩盖了以下事实:这项计划是对缺乏自理能力的身心残疾病人进行的大屠杀。受害者从精神健康机构和其他保健机构被转移到特殊的“安乐死”中心,这些中心都设有伪装成淋浴室的毒气室。
在战时安全措施的外表之下,集中营制度在德国占领的领土内肆意扩张。党卫军、警察和德国军队残酷地迫害他们认为削弱德国战争力量或对德意志民族构成威胁的任何个人或团体。罗姆人和辛提人、耶和华见证会成员、欧洲地区反抗德国的势力、德国逃兵或违反法规的士兵、普通罪犯、工作不够努力的劳工、少年犯和同性恋者 — 这些群体都成为被迫害的目标。另外还有数百万人,虽然没有被德国人指控犯有任何罪行,但仍遭到围捕,被迫做苦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残酷的德国占领政策为柏林的纳粹民众和军事领导人的暴行提供了环境、机会和理由,使他们走向更加极端和凶残的纳粹政策。在当地同谋的支持下,对犹太人的大规模屠杀始于 1941 年德国入侵苏联,并迅速升级为对欧洲犹太人的种族灭绝行动。截止到 1942 年底,已经有 400 万名犹太人被杀害。而到 1944 年 6 月 6 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被占领的法国时,已有 500 万人被杀害。直到盟军击败纳粹德国,大屠杀才终于结束
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德国最初的军事成功,就不会发生针对欧洲犹太人的种族灭绝行动以及对其他目标团体的屠杀和剥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