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青年团 (Hitlerjugend HJ) 是纳粹组织的青年运动,由多个男青年和女青年分部组成。男青年分支名称即为“希特勒青年团”,女青年分支被称为“德国少女联盟” (Bund Deutscher Mädel, BDM)。

1933 年 1 月纳粹掌权时,希特勒青年团约有 10 万名成员。到同年年底,该组织成员增加到 200 多万(占德国 10-18 岁青少年人数的 30%)。在随后的几年里,纳粹政权鼓励并迫使年轻人加入希特勒青年团。狂热、同伴压力和胁迫等因素使该组织的成员人数显著增加。到 1937 年,希特勒青年团的成员数扩张到 540 万(占 10-18 岁青年的 65%)。到 1940 年,这一数字达到了 720 万 (82%)。1  

值得注意的是,犹太人不被允许加入这些组织。20 世纪 30 年代,犹太青年在德国成立了自己的青年团体。 

纳粹上台前的青年运动

希特勒青年团的成员在他们的领导人巴尔杜·冯·席腊赫(右,正在致意)和包括朱利叶斯·施特赖谢尔在内的其他纳粹官员面前行进。

自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以来,童子军和青年运动盛行于德国。1933年纳粹上台后,德国出现了许多政治、社会和宗教青年团体,其成员经常穿着童子军制服。 

隶属于纳粹党的希特勒青年团就是其中之一。希特勒青年团最初是一个面向男性青少年的纳粹青年团体,以其对应的成年组织、纳粹准军事部队——冲锋队 (Sturmabteilung, SA) 为原型建立而成。希特勒青年团是纳粹党历史第二悠久的准军事组织。 

该组织原身为 1922 年 3 月成立的纳粹党青年联盟 (Jugendbund der NSDAP)。1923 年 11 月,纳粹企图在啤酒馆政变中推翻德国政府,随后政府暂时禁止了纳粹组织的活动。这项禁令的对象也包括纳粹党青年联盟。然而,青年运动仍在秘密进行,其中最著名的是 1924 年成立的“大德意志青年运动”。禁令解除后,纳粹党的官方青年组织于 1926 年 7 月更改为“希特勒青年团 - 德国工人青年联合会” (Hitler-Jugend, Bund deutscher Arbeiterjugend),并正式并入了冲锋队。 

纳粹青年团的组织化

20 世纪 30 年代初,随着纳粹党越来越受欢迎,他们希望扩大自身在德国青年中的影响力与覆盖面,遂将希特勒青年团的成员扩展为男青年和女青年。到 1931 年,该组织按性别和年龄划分为四个部分: 

  • “德国少年团” (Deutsches Jungvolk),面向 10 至 14岁 的男孩; 
  • “青少女联盟” (Jungmädelbund),面向 10 至 14 岁的女孩;
  • “德国少女联盟” (Bund Deutscher Mädel, 简称为BDM),面向 14 至 18 岁的女青年;
  • “希特勒青年团” (Hitlerjugend),面向 14 至 18 岁的男青年。

后来,纳粹又在德国少女联盟中成立了一个专门针对 17-21 岁年轻女性的志愿组织,名为“美丽与信仰”(Glaube und Schönheit).。 

1931 年,巴尔杜尔·冯·席拉赫 (Baldur von Schirach) 负责整体领导由这四个部分组成的希特勒青年团运动。后来到1940 年,他成为维也纳纳粹党领袖 (Gauleiter),但仍与青年运动保持着密切联系。他的继任者是 27 岁的希特勒青年团领导人阿图尔·阿克斯曼
(Artur Axmann)。 

德国青年的纳粹化 

希特勒青年团在纳粹政权中的作用

1933 年起,希特勒青年团和德国少女联盟在新上台的纳粹政权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作为德国社会纳粹化进程的一部分,纳粹政权计划通过这些组织向年轻人灌输纳粹意识形态。纳粹化进程的目的是瓦解现有的社会结构和传统,而纳粹青年团体的要义在于强化整合:全德国的年轻人都穿同样的制服,唱同样的纳粹歌曲,参加相似的活动。

这样做的方式之一就是利用希特勒青年团运动来主导德国年轻人的生活。参与该组织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希特勒青年团成员必须参加定期举办的会议和活动,这就干扰了去教堂做礼拜、去学校上课等其他优先事项。

大量时间投入和经常接触纳粹意识形态削弱了父母、教师、宗教和其他权威人士对青少年的影响力。事实上,希特勒青年团和德国少女联盟甚至鼓励成员向他们的上级汇报在学校、教会和家庭中发生的事情。 

强化青年运动

纳粹德国希望由希特勒青年团来引领所有德国青年,把其他的青年运动视为竞争对手。1933 年,政治性的青年团体很快就被收编或镇压,但非政治和宗教的青年团体一直持续到 20 世纪 30 年代。青年团体的解散和合并是全社会“一体化”(Gleichschaltung)进程的组成部分。 

1936 年颁布的《希特勒青年团法》规定:“希特勒青年团涵盖帝国境内所有德国青年。”依据这项法律,希特勒青年团有权处理所有涉及青年的事务。然而,该法律并未得到普遍遵循。

1939 年 3 月,一项新的法令要求所有 10 至 18 岁的青少年必须加入希特勒青年团。自此,希特勒青年团就成为纳粹德国唯一合法的青年运动,当局威胁要惩罚那些不遵守规定的人。 

让青年备战未来

一次集会上,希特勒青年团成员排成“卐”字游行,以纪念无名战士。

纳粹党把青年视为新世界的基础,青年是未来的党员、母亲和士兵。因此,纳粹认为他们对“民族共同体”(Volksgemeinschaft)的生存和健康至关重要。纳粹希望教育儿童既要有种族意识,又要有健康的体魄,这样才能为德国建设一个新的未来。作为未来的象征,希特勒青年团经常参加纳粹党的集会和游行,包括一年一度的纽伦堡集会。莱妮·里芬施塔尔 (Leni Riefenstahl) 的电影《意志的胜利》(Triumph des Willens) 展示了希特勒在 1934 年纽伦堡集会上对希特勒青年团成员发表讲话与致意。

希特勒青年团

希特勒青年团是一个准军事组织,其目的是把男青年训练成未来的纳粹斗士和士兵。作为纳粹德国的官方组织,希特勒青年团在地方、区域和国家各级都设有军事机构。 

男孩们会进行军事训练,学习使用武器,夏天在农场干活,参加拳击等竞技运动。有些人喜欢体能挑战、竞争和友情,另一些人则会由于一味地专注备战和准备为祖国牺牲而感到压抑和疏离。 

德国少女联盟 

德国少女联盟旨在培养女青年成为未来的妻子和母亲。女孩们也会参加体操等体育活动,但她们的运动往往是集体性和整齐划一的,而非竞争性和个人化的,用以突出合作的价值。该联盟会通过传授缝纫、护理、烹饪和家务等技能,培训女孩照顾家庭,关爱家人。 

青年反抗团体 

纳粹德国试图通过希特勒青年团创造一种同质化的青年文化。然而,一些青年人拒绝加入。有时这种拒绝出于政治或宗教原因,有时则基于青春期叛逆或个人主义。 

拒绝希特勒青年团文化的现象在大城市的地下非法青年团体尤为普遍。这些青年团体往往不喜欢墨守成规和军事化,成员通常穿不同风格的衣服,参加的社会活动也结构较为松散。许多地下的青年团体同时面向男孩和女孩。有些组织甚至鼓励更多元的性别角色,而不像希特勒青年团的组织结构那么僵化严格。 

这些非正式的、另类的青年团体各具特点:例如“莱比锡帮派” (Leipzig Meuten) 是一个由共产党人发起的反纳粹组织;较为粗暴的“雪绒花海盗团” (Edelweiss Pirates) 有时会和希特勒青年团的成员发生肢体冲突;“摇摆小子”是汉堡最著名的另类青年团体,他们热衷摇摆舞和爵士乐,因而留着长发,穿着美式或英式风格的服装。 

这些叛逆青年都冒着被盖世太保逮捕并关进集中营的真实危险。 

动员青年参战

1934 年一名希特勒青年团成员在莱茵区的布吕尔市摆姿势照相。

到 1939 年战争爆发时,希特勒青年团已经培养了能够参战并侵占外国领土的一代年轻人。20 世纪 30 年代初加入希特勒青年团的青年男女都受过实践技能和纳粹思想的教育。其中年满 18 岁的人成为了士兵、警察、秘书、护士和医生,利用被灌输的知识为德国发动的战争服务。

希特勒青年团的二代成员尚且年轻,虽然无法加入军队和其他纳粹组织,但是也在战争中发挥了作用。希特勒青年团和德国少女联盟参加了战争相关的救援活动,例如为前线部队准备爱心包裹。 

年龄稍大的男孩和女孩甚至还被派遣到德国在战前和战争开始时吞并的领土。纳粹认为,生活在战前德国境外的德裔人口需要被重新日耳曼化,因此希特勒青年团在这些社区教授德语和其他德国文化传统。 

战争的终结

随着纳粹德国在战争中节节败退,纳粹政权面临人力短缺的问题。盟军的空袭摧毁了德国大部分城市,造成了后勤协调问题,加剧了住房和供应的短缺。在空袭期间,
纳粹政权利用青少年来操作防空高射炮;空袭过后,青少年通过各种救济活动帮助因战火而流离失所的平民。例如,女孩会在施膳处工作,帮助房屋被毁的人,并充当护士助手。

1943 年,武装党卫军 (Waffen-SS) 组建了一个由希特勒青年团成员构成的特殊师团,由 1926 年出生的男孩组成(1943 年他们 16 或 17 岁)。该师团首先被部署到了法国,并在那里进行了数次屠杀行动,例如在阿登修道院 (Ardenne Abbey) 对加拿大战俘进行的屠杀。该师团还对法国平民进行了报复性杀戮,史称阿斯克 (Ascq) 大屠杀。此外,这些青年还在法国的诺曼底战役和比利时的突出部之役中与盟军作战。

在战争的最后几个月里,16 到 60 岁的男性都被征召入伍,组成了一个名为“人民冲锋队”(Volkssturm) 的新型防御性民兵组织。这支民兵和纳粹正规军一起参加了与盟军的最后几场防御战。 

德国战败已不可避免,而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在装备简陋和训练不足的情况下,为德国发动的战争付出了生命。

战后

和纳粹党一样,希特勒青年团和德国少女联盟也在战后被取缔。然而,数以百万的青少年和青壮年已经作为成员在希特勒青年团中度过了他们的成长岁月。正因如此,这类组织对20世纪的德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