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犹主义:概述
反犹主义是对犹太人的偏见或仇恨。这种仇恨是犹太人大屠杀的根源。然而,反犹主义并非始于大屠杀,也并未因其而终结。反犹主义已存在数千年,其表现形式多为对犹太人的系统性歧视和迫害。反犹主义曾多次导致针对犹太人的严重暴力乃至致命事件。
关键事实
-
1
反犹主义是一套具有深厚历史、社会和文化根源的仇恨信仰与观念。许多个世纪以来,犹太人在欧洲始终是少数群体,基督教在欧洲反犹主义的兴起与蔓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
2
如今,反犹主义的思想和刻板印象仍然广泛存在于不同背景、宗教信仰和政治立场的人群中。
-
3
反犹主义常常以“替罪羊”指控和阴谋论的形式出现。这些理论基于陈旧的观念和刻板印象,并错误地将犹太人描绘成社会乃至全世界的危险分子。

反犹主义是对犹太人的偏见或仇恨。它是一种偏见和种族主义。几个世纪以来,反犹主义者通过散布陈词滥调、刻板印象和阴谋论,将犹太人进行妖魔化和非人化。
反犹主义是一套关于犹太人及犹太教的仇恨信仰和观念,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古老且普遍的偏见。然而,“反犹主义”(antisemitism) 这个词出现的时间更短,它源自19世纪末德语的“反犹主义”(Antisemitismus)一词。在英语中,这个词有时也写为“anti-semitism”、“anti-Semitism”或“anti-semitism”。
反犹主义助推了大屠杀。大屠杀 (1933–1945) 是纳粹德国及其盟友和同伙对六百万欧洲犹太人进行的系统的、国家支持的迫害和杀戮。纳粹利用几个世纪以来的反犹偏见和仇恨煽动人们进行种族灭绝。
然而,反犹主义并非始于大屠杀,也并未因此而终结。几个世纪以来,不同宗教信仰、社会经济地位、政治观点和民族背景的人都曾表达过反犹偏见,或参与过反犹行为。反犹主义常常导致针对犹太人的歧视和暴力。
在欧洲,反犹偏见和仇恨可以追溯到古代和早期基督教时期。几个世纪以来,犹太人在许多欧洲王国、帝国和国家中一直是少数群体,常常遭受迫害。在中世纪(约500-1400年)、近代早期(约 1400-1789 年)以及许多国家开始现代化和更加世俗化的18和19世纪(1700-1900年),对犹太人的偏见成为欧洲生活和思想中的普遍现象。到20世纪初,许多反犹主义的刻板印象、误解和迷思在德国及其他欧洲社会中被广泛接受并根深蒂固。这种系统性的仇恨为大屠杀 (1933–1945) 埋下了伏笔。
反犹主义的基督教根源
反犹主义源于古代和早期基督教的反犹太教思想。许多关于犹太人的刻板印象和阴谋论可以追溯到早期和中世纪的基督教教义与实践。早期基督徒认为,基督教已经取代了犹太教,犹太人不再是上帝的选民。他们指责犹太人不接受耶稣为弥赛亚,并且顽固不化、拒绝真理。这些观念塑造了基督徒对犹太人的不信任和敌意,并持续了几个世纪。
最早引发反犹偏见的基督教信仰或观念包括:
- 犹太人杀害耶稣的错误指控。这一指控在基督教官方教义中被强化;
- 使徒犹大·伊斯卡里奥特 (Judas Iscariot) 对耶稣的背叛,象征着所谓的犹太人背信弃义和贪婪;
- 基督徒指控犹太人与魔鬼勾结或者本身就是魔鬼;
- 诬陷犹太人使用基督教儿童的血进行宗教仪式的谋杀,这一谎言被称为“血祭诽谤”。
尽管大多数基督教会和教派如今已不再刻意宣扬这些思想,但这些观念在几个世纪以来深刻影响了人们对犹太人的态度。因此,基督教及其关于犹太人的思想构成了反犹主义的基础。
反犹主义不仅在欧洲和世界各地受基督教影响的社会中蔓延,甚至在很少或者没有犹太人居住的地方也广泛存在。如今,反犹主义在非基督教主导的社会中也同样普遍。
世俗(非宗教)反犹主义
反犹主义还包括针对犹太人的世俗(非宗教)偏见。经过多个世纪,欧洲形成了对犹太人的经济、民族主义和种族观念的负面看法。这些世俗偏见和仇恨源于犹太人在以基督教为主的欧洲社会中处于少数地位。宗教和世俗的仇恨思想共同构成了反犹主义。
经济反犹主义
经济反犹主义基于具有破坏性和贬低性的刻板印象,即认为犹太人天生贪婪、吝啬或精于理财。例如,英语中的反犹短语“犹太式砍价”(Jew down,意为“讨价还价”或“欺诈”)就是这种偏见在当代的表达。另一个例子是将犹太人与放贷、银行业或金融业错误地联系起来,尽管事实上大多数犹太人并不从事这些职业。
经济反犹主义的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和近代早期欧洲。几个世纪以来,许多欧洲当局禁止犹太人拥有土地、从事农业或参与大多数手工业或贸易。这些限制通常出于宗教偏见。为了谋生,许多犹太人往往别无选择,只能从事商业、放贷或货币兑换工作。对大多数犹太人而言,他们的商业活动多为小本经营,比如沿街兜售商品,而且许多犹太人生活贫困。然而,在极少数情况下,个别犹太家族通过向宫廷或王国放贷而变得显赫富有。正是这些特例催生了对犹太人财富的歪曲和谎言,这些谎言建立在更古老的宗教偏见之上,进而又演变为关于犹太人利用所谓的财富操纵权力的世俗阴谋论。
19世纪,一些政治人物开始将经济反犹主义思想纳入他们的政治理论中。例如,他们将反犹观点融入到左翼和右翼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反犹政治理论学家将经济体系(如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弊端归咎于犹太人。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21世纪,尽管大多数资本家、实业家和巨富并非犹太人。
民族主义反犹主义
民族主义反犹主义基于具有破坏性和贬低性的刻板印象,认为犹太人是可疑的“外来”异己,或是不忠诚或不爱国之徒,还宣称犹太人具有危险且可疑的国际联系。民族主义反犹主义者常用“世界主义者”或“全球主义者”等字眼作为犹太人的隐晦代称。
民族主义者对犹太人的敌意和排斥可追溯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民族主义在欧洲成为一股强大的思潮。许多民族主义知识分子和作家通过共同的历史、语言、宗教和文化来定义民族身份,并经常质疑犹太人是否能成为民族的一员。借助这些新兴思想以及传统偏见,许多民族主义者给犹太人贴上了“外来者”的标签。
到19世纪末,一种名为“种族民族主义”的极端民族主义逐渐兴起。它根据血统和种族来定义民族身份。许多种族民族主义团体公开宣扬反犹主义,认为犹太人永远不能成为其民族的一员。种族民族主义运动呼吁将犹太人排除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之外,甚至主张强制犹太人移民。种族民族主义的反犹政治运动和团体在20世纪和21世纪持续发展,其中最臭名昭著的是纳粹党。
种族反犹主义

种族反犹主义基于一种歧视性的错误观念,即认为犹太人在生物学上是一个独立、劣等甚至具有寄生性的种族。这一理论是纳粹意识形态的核心组成部分,至今仍是反犹主义的重要元素之一。来自不同背景、持有不同政治理念的人都曾对犹太人所谓的种族身份提出不实指控。
种族反犹太主义可追溯至19世纪末。当时,种族科学理论、优生学以及社会达尔文主义在欧洲、美国及其他地区盛行。反犹主义者利用这些理论,为他们的反犹仇恨披上了一层看似科学的外衣。然而,DNA和人类基因组的研究早已证明这些观念毫无科学依据,人类并不存在所谓的不同的“生物种族”。
反犹主义的“替罪羊”指控与阴谋论
反犹主义者经常利用“替罪羊”指控和阴谋论,将犹太人描绘为对社会乃至世界的威胁。这种对犹太人的妖魔化可以追溯到早期基督教时期。反犹主义的“替罪羊”指控和阴谋论往往也基于长期以来对犹太人的经济、民族主义及种族偏见。
纵观历史,反犹主义者常常错误地将社会诸多问题归咎于犹太人,将其当作“替罪羊”。与事实与理性相悖的是,反犹主义者错误地指控犹太人:
- 引发瘟疫和流行病,例如黑死病(鼠疫);
- 导致军事失败,例如德国在一战中的战败;
- 散布共产主义及其他激进政治思潮;
- 操纵欧洲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奴隶贸易;
- 引发金融危机,如大萧条。
这些指控无一属实。
反犹阴谋论者试图将世界的重大事件解释为是由一小群隐秘的犹太人策划的阴谋所致,将犹太人刻画为阴险的“幕后黑手”。
最臭名昭著的反犹阴谋论产生于1900年前后,源自一本反犹出版物《锡安长老会纪要》(Protocols of the Elders of Zion)。其他此类阴谋论还包括捏造指控,声称有一些犹太人秘密操控媒体、好莱坞甚至整个世界。
在社会、经济和政治发生重大动荡或不确定时,反犹主义的“替罪羊”指控与阴谋论往往会重新浮现并演变。纳粹等反犹政治团体经常利用、改编并传播这些谎言,以拉拢支持者。
反犹主义的实践表现
几个世纪以来,反犹主义深刻影响了非犹太社会和个人对待犹太人的方式。政府、宗教机构、私人俱乐部、学校、大学和企业都曾制定针对犹太人的歧视性法律、政策或规定,限制其社会生活。个体行为也充斥着针对犹太人的恶毒诋毁、丑化刻画以及人身暴力。
官方反犹政策与限制
自古以来,欧洲及其他地区的不同权力机构曾对犹太人施加限制。这些限制通过宗教或政府机构的法律、法令和官方政策来强制实施。宗教或世俗当局及政府针对犹太人的常见方式包括:
- 将犹太人驱逐出境(例如,1290年驱逐出英格兰;1394年驱逐出法国;1492年驱逐出西班牙);
- 强制犹太人佩戴特定帽饰、徽章或标志(包括大卫之星)等明显标识;
- 禁止犹太人拥有土地;
- 向犹太人和犹太社区征收额外税款;
- 颁布法律严格限制犹太人的就业或教育机会,如1920年匈牙利的《入学名额限制法》(Numerus Clausus);
- 以死亡威胁强迫犹太人皈依基督教或伊斯兰教;
- 禁止犹太人服兵役或担任政府职务;
- 限制犹太人的居住范围(例如,俄罗斯帝国设立的犹太人聚集区或定居区)。
社会对犹太人的歧视
几个世纪以来,许多机构、团体或企业自发歧视犹太人,反映了反犹主义在许多社会中的系统性特征。常见的针对犹太人的社会歧视形式包括:
- 禁止犹太人加入私人俱乐部或职业协会(例如,中世纪的手工业行会、19世纪德国学生兄弟会、20世纪美国乡村俱乐部);
- 禁止犹太人在特定区域购买房产;
- 禁止犹太学生上大学,或根据配额制度限制犹太学生的人数;
- 拒绝雇用犹太员工;
- 抵制犹太人经营的企业,例如1930年代末波兰极右翼发动的反犹抵制;
- 在新闻和媒体上散布反犹谎言和阴谋论。
反犹主义的人际表现
几个世纪以来,反犹刻板印象和偏见塑造了犹太人与非犹太人之间的互动交往。反犹个人或团体常采用以下方式针对犹太人:
- 使用基于反犹主义刻板印象和阴谋论的诽谤性语言或笑话;
- 将犹太人描绘为鹰钩鼻或其他扭曲的面部特征;
- 将犹太人描述为性侵犯者或疾病携带者;
- 在艺术或其他视觉形象中将犹太人非人化,将其描绘成猪、害虫、章鱼或其他动物;
- 给他人或思想贴上“犹太人”标签,使其成为被攻击的目标;
- 破坏、焚烧或以其他方式亵渎犹太教堂、墓地、学校或其他犹太宗教或社区场所;
- 因认为某人是犹太人而对其进行殴打、袭击,甚至谋杀。
尽管反犹政策和限制在当今已较为少见,但反犹偏见仍出现在街头、政治话语、教堂、清真寺、校园和课堂、新闻媒体、社交网络和广播中。

针对犹太人的大规模暴力
反犹主义常常最终导致针对犹太人的大规模暴力。反犹主义的“替罪羊”指控和阴谋论屡屡煽动反犹主义者对犹太人施加暴力。作为在欧洲的少数群体,犹太人更容易成为恶意攻击的目标。
一些发生在大屠杀之前的最为臭名昭著的反犹大规模暴力事件包括:
- 中世纪十字军东征期间,基督教士兵对整个犹太社区进行大规模屠杀;
- 西班牙宗教裁判所时期 (1478–1834),西班牙天主教官员对犹太人实施酷刑和处决;
- 欧洲各地暴民针对犹太社区的暴力骚乱,这些骚乱通常是对“血祭诽谤”的回应,且多与基督教复活节和犹太逾越节有关;
-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东欧士兵、警察和当地暴民对犹太人实施的集体迫害(通常为致命的反犹暴动)。
在大屠杀 (1933–1945) 期间,反犹大规模暴力和屠杀的规模空前。纳粹及其盟友和同伙在这场系统性的、国家支持的种族灭绝中杀害了六百万犹太人。纳粹利用数百年来积累的反犹主义偏见和仇恨,煽动人们实施种族灭绝。
然而,大屠杀并不意味着反犹主义大规模暴力的终结。反犹暴力依然对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和犹太组织构成威胁。
歪曲和否认大屠杀:反犹主义的新形式
否认和歪曲大屠杀是反犹主义的新形式。
- 否认大屠杀是指任何试图否定纳粹德国对欧洲犹太人实施种族灭绝这一既定事实的行为。
- 歪曲大屠杀是指任何歪曲大屠杀既定事实的言论。
否认和歪曲大屠杀利用并更新了旧的反犹刻板印象。散布这些荒谬理论的人声称大屠杀是犹太人为了自身利益而编造或夸大的事件。
在20世纪末及21世纪,一些反犹主义者通过以下方式滥用或利用大屠杀的历史记录:
- 使用纳粹标志(尤其是纳粹万字符)恐吓或威胁犹太人;
- 用毒气室或焚尸炉来威胁犹太人;
- 将以色列国与纳粹德国进行类比;
- 进行歪曲、淡化或轻视大屠杀期间所犯罪行记录的比较。
一种多维度且根深蒂固的仇恨
反犹主义是一套具有深厚历史、社会和文化根源的仇恨信念与思想。如今,来自不同宗教、种族和社会背景的人们(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都持有反犹主义思想和刻板印象。他们利用充满仇恨的反犹主义陈词滥调、刻板印象和阴谋论来推动其意识形态,将犹太人进行妖魔化和非人化。
反犹主义往往始于诽谤、“替罪羊”指控或侮辱言论。然而,历史一再证明,反犹主义可能升级为更广泛的歧视、非人化、大规模暴力,甚至种族灭绝。
脚注
-
Footnote reference1.
这被称为“取代论”或“替代神学”。
-
Footnote reference2.
几个世纪以来,许多基督徒认为犹太人杀害耶稣,犯下弑神之罪。事实上,耶稣是被罗马当局杀害的。各种基督教教派的领袖在其官方教义中强化了这种错误的观念。直到20世纪末,一些基督教会才谴责弑神指控是错误的。例如,1965年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上,罗马天主教会驳斥了这些谎言。
-
Footnote reference3.
许多基督教反犹太成见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纪的犹大·伊斯卡里奥特,他和耶稣一样是犹太人。在基督教经文中,犹大为了30块银币而出卖了耶稣。在以基督教为主导的欧洲,这一形象逐渐演变为对犹太人的仇恨刻板印象,犹大被认为是犹太人背信弃义和贪婪的象征。
-
Footnote reference4.
在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许多基督徒指责犹太人与魔鬼合作,甚至本身就是魔鬼。这些论断成为基督教论文、神学、道德剧、民间故事和艺术中为公众所接受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1517年发起宗教改革的神学家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于1543年撰写了一篇攻击犹太人的论著。因对犹太人在宗教改革后未皈依基督教而感到愤怒,他充满敌意地将犹太人称为魔鬼的后裔。基督教艺术家也常将犹太人描绘成魔鬼或长着角、爪子、锯齿和蹄子的动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