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敖德萨大屠杀
1941年10月至1944年春,乌克兰城市敖德萨被纳粹德国的盟友罗马尼亚占领。敖德萨的反犹政策很快升级为大规模屠杀。在占领的最初几周,罗马尼亚人在敖德萨及其郊区杀害了数以万计的犹太人,剩余的犹太人随后被驱逐出城。1941年底和1942年上半年,大多数犹太人在罗马尼亚占领区的其他地方被杀害。
关键事实
-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在敖德萨约60万的多民族人口中,犹太人占三分之一。
-
2
罗马尼亚当局于1941年10月16日占领了敖德萨,随即开始将矛头指向当地的犹太人,使其遭到虐待、暴行、拘留、强迫劳动、驱逐和大规模屠杀。
-
3
在敖德萨被占领的一年内,战前的犹太社区被摧毁。
敖德萨的大屠杀始于1941年10月16日德国和罗马尼亚占领该市。在敖德萨和罗马尼亚占领的乌克兰其他地区,罗马尼亚的反犹政策发展迅速且混乱。许多团体参与了在敖德萨对犹太人的大规模屠杀行动,罗马尼亚人、德国人和当地的同伙(包括俄国人、乌克兰人,特别是当地大量的德裔人口)都参与其中。
占领开始不到一周,罗马尼亚当局就发动了一场大屠杀,在敖德萨及该市郊区残忍杀害了至少2万5千到3万名犹太人。这场屠杀持续了数日。不久之后,罗马尼亚人迫使约2万5千到3万名犹太人进行死亡行军,将其从敖德萨押往位于博格达诺夫卡村(罗马尼亚语称为 Bogdanovca)的一座集中营。几乎所有这批犹太人都在抵达后的六到八周内被杀害。
1941年12月,罗马尼亚当局决定清除敖德萨的犹太人。1942年上半年,他们将留在敖德萨的犹太人驱逐到农村地区的拘留地点。大多数人都在那里的大规模枪杀行动中被杀害。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敖德萨曾经充满活力的犹太社区几乎被摧毁。
在敖德萨,只有少数犹太人在大屠杀中幸存下来,他们或被迫成为劳工,或躲藏了起来。
二战前的敖德萨犹太社区
在大屠杀之前的几十年里,敖德萨的犹太社区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到20世纪初,这座港口城市的犹太社区已成为东欧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社区之一。敖德萨曾是著名的犹太文化和学习中心。
自18世纪末建城以来,犹太人一直是敖德萨多元化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敖德萨是俄罗斯帝国少数几个允许犹太人居住的大城市之一,但与俄罗斯帝国的所有犹太人一样,敖德萨的犹太人也受到诸多限制。帝国当局限制犹太人进入学校和大学,这些限制影响了犹太人可从事工作的范围。犹太人还经历了反犹暴力,包括集体迫害。
1917年俄罗斯帝国解体和1922年苏联成立后,敖德萨犹太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奉行独裁的苏维埃政权对公民实行严密控制,这使针对犹太人的集体迫害等种族暴力事件很少发生。作为一个共产主义国家,苏维埃政权根据人民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这些政策适用于包括犹太人在内的所有苏联公民。苏维埃政权将较富裕的人视作所谓的阶级敌人,没收其房屋和企业。同样的政策则为穷人带来了新的机会,尤其是犹太人。这些政策让他们有机会接受教育,走上职业道路,而这些是他们以前无法获得的。无论其社会和经济背景如何,所有苏联公民(包括犹太人)都可能被政权视为真正或想象中的敌人,从而遭到迫害甚至谋杀。
苏联的政策给包括敖德萨犹太人在内的所有种族、民族和宗教社区都带来了压力。根据共产主义原则,苏联当局关闭了许多宗教机构。对犹太人来说,这意味着多数犹太教堂和宗教学校被关闭,犹太拉比成为了政权的目标。苏联还将目标对准了独立的文化和社会组织。因此,许多犹太机构被关闭,包括意第绪语图书馆、剧院和出版社。到20世纪30年代,敖德萨的犹太社区生活几乎不复存在,尽管当时该市仍有大量犹太人。同样的政策也对其他种族和民族群体产生了类似影响。
根据1939年苏联的人口普查,敖德萨约有三分之一(约20万人)是犹太人。
二战蔓延到敖德萨
第二次世界大战于1939年9月在欧洲爆发,但将近两年后才波及敖德萨。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及其轴心国盟友(包括罗马尼亚)进攻苏联。这次军事行动被称为“巴巴罗萨行动”(Operation Barbarossa)。
敖德萨最早出现的战争迹象之一是难民的到来,其中包括来自比萨拉比亚的犹太人。作为“巴巴罗萨行动”的一部分,罗马尼亚和德国军队将战事迅速推进到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地区。这些罗马尼亚的地区于1940年6月被强行割让给苏联。“巴巴罗萨行动”发起后,罗马尼亚迅速收复了这些领土。在比萨拉比亚,罗马尼亚当局几乎立即针对犹太人采取歧视性措施、强迫集中居住、驱逐和大规模屠杀等一系列行动。这促使比萨拉比亚的许多犹太人向东逃亡。在德国人和罗马尼亚人集中力量攻占敖德萨之前,一些犹太人逃到了敖德萨。
从1941年8月初开始,轴心国军队完全包围了敖德萨。罗马尼亚军队围攻这座城市,红军(苏联军队)则继续保卫了这座城市两个多月。
1941年10月16日,罗马尼亚人占领了敖德萨。他们将该市定为外德涅斯特里亚 (Transnistria Governorate) 的首府。外德涅斯特里亚是罗马尼亚的一个行政单位,管辖德涅斯特河和南布河之间被占领的苏联乌克兰地区。该省存在的时间为1941至1944年间。在罗马尼亚当局控制这片领土的同时,纳粹德国部队也驻扎在敖德萨和周边地区。

被围困的敖德萨人
在战线推进到敖德萨郊区之前,一些平民趁机逃离了这座城市。有的人决定留在敖德萨,因为他们相信苏联人会继续控制该城。还有一些人由于个人原因或没有苏联当局的正式许可而无法离开。
轴心国军队包围敖德萨后,当地平民被困。他们逃离并到达苏联控制的大陆的唯一途径是走海路。然而,德军的空袭摧毁了撤离船只,进一步限制了人们逃离的可能性。
到10月中旬罗马尼亚军队占领敖德萨时,有7万到12万犹太人被困在城内。其中一些是当地犹太人,还有一些是来自比萨拉比亚的犹太难民,他们为了躲避罗马尼亚人的暴行,来到敖德萨避难。
敖德萨大屠杀的开始
罗马尼亚当局于1941年10月16日控制了敖德萨。第二天,他们命令所有犹太人进行登记。罗马尼亚人立即开始对该市及周边地区的犹太人进行侮辱、肆意施暴和谋杀。此外,纳粹的反犹宣传也遍及整个城市。
10月18日,罗马尼亚当局将位于丰坦卡街(Fontans’ka Street )的一座监狱及周边地区改建为犹太人拘留所,并称其为“犹太人聚集区”或“集中营”。被关在此处的男女和儿童只被允许携带一些必需品。罗马尼亚人还强迫犹太男子在敖德萨做苦力。
罗马尼亚当局对犹太人的迫害迅速升级。根据一些回忆录及苏联当局的调查,早在10月19日,敖德萨地区就开始出现大规模暴力和死亡事件。但很明显,从10月22日开始,暴力活动显著升级。
大屠杀的前奏:1941年10月22日的爆炸
1941年10月22日晚,罗马尼亚敖德萨军事总部发生爆炸。爆炸造成60多人死亡,伤亡人员包括指挥该市的罗马尼亚将军、罗马尼亚军队成员、四名德国海军军官以及平民。虽然尚不清楚谁对这起爆炸负责,但罗马尼亚当局将责任归咎于犹太人和共产党人。在反犹主义和反共产主义宣传中,这两个团体经常被错误地联系在一起。
针对这次爆炸,罗马尼亚独裁者扬·安东内斯库(Ion Antonescu)下令对敖德萨的犹太人和共产党人进行残酷报复。罗马尼亚当局在很大程度上实施了由此引发的大屠杀,数量有限的德国党卫军也可能曾出力协助。
敖德萨的犹太人大屠杀:1941年10月22日至10月26日
1941年10月22日的爆炸是反犹暴力急剧加速的催化剂。当晚,罗马尼亚人开始绞死犹太人和共产党人,这些公开处决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到10月23日夜,罗马尼亚当局绞死了约5千人,其中大部分是犹太人。第二天,罗马尼亚当局将数千名被拘留的犹太人转移到附近的达尔尼克村 (Dalnyk),并在途中处决了一些犹太人。在达尔尼克,罗马尼亚士兵先是在反坦克壕沟里射杀了数十名犹太人,随后将剩下的犹太人关在被称为“谷仓”、“棚屋”或“仓库”的大型建筑内。罗马尼亚士兵用机枪扫射这些建筑,这种大规模射击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后来,他们放火烧毁了几座建筑,还开枪射杀了所有试图逃离火场的犹太人。
10月25日,罗马尼亚当局使用炸药炸毁了达尔尼克至少一栋建筑,炸死了里面的人。安东内斯库下令采取这种形式的报复行动,作为对10月22日爆炸事件的象征性回应。达尔尼克受害者的确切数字不详,学者们估计大约2万人遇害。
目击者指出,在10月的达尔尼克大屠杀之前和期间,罗马尼亚当局还在其他地方进行了屠杀。在洛施托夫路(Lustdorf Road)的一个弹药库,许多受害者在大规模枪杀行动中丧生。其他人则是在火炮仓库中被活活烧死。
在达尔尼克屠杀中幸存的犹太人被带到了敖德萨的斯洛比德卡 (Slobidka) 街区新建的犹太人聚集区。10月25日,约2万5千名犹太人被关押在此。斯洛比德卡的条件十分恶劣,犹太人饱受着居住环境拥挤、饥饿和严寒的折磨。
德军在敖德萨犯下的暴行(1941年10月至11月)
除了驻扎在敖德萨的罗马尼亚军队外,德国特别行动队 (Einsatzgruppe) “D”的“11b”突击队 (Sonderkommando) 也在此开展了一段时间的行动。1941年10月17日至11月中旬,“11b”突击队一直驻扎在敖德萨。10月23日,这支德军部队在丰坦卡街监狱枪杀了数目不详的犹太人,他们很可能还在 10 月下旬进行了另一场更大规模的集体枪杀行动。一直到 11 月中旬,这支部队都在敖德萨例行搜寻并处决犹太人。
据估计,“11b”突击队在敖德萨共杀害了1千至5千名犹太人。
前往博格达诺夫卡集中营的死亡行军
10月的屠杀行动之后,罗马尼亚当局继续对敖德萨的犹太人进行暴力攻击。从10月27日开始,罗马尼亚宪兵将数千名犹太人从敖德萨押往罗马尼亚建立的博格达诺夫卡集中营。该集中营位于约160公里(100英里)外的乌克兰博格达诺夫卡村。学者们估计,在之后的几周内,罗马尼亚军队总共迫使2万5千到3万名犹太人徒步跋涉。
一路上,犹太人缺少食物和水,忍受寒冷的天气,还要经受协助押送的宪兵和当地警察的偷窃与暴力。
在博格达诺夫卡集中营,罗马尼亚当局把幸存的犹太人挤在一个大型国有农场 (radhosp) 的猪圈和谷仓里,还在此关押了来自外德涅斯特里亚其他地区以及来自比萨拉比亚和布科维纳的犹太人。由于博格达诺夫卡集中营的非人条件,此处有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死于饥饿和疾病。
1941年12月21日至1942年1月中旬,数万名犹太人在博格达诺夫卡的大规模枪杀行动丧生。这些枪杀行动实际上是在罗马尼亚和德国当局的控制下进行的。一些枪手是当地名为自卫队 (Selbstschutz) 的德裔民兵组织成员,他们在一支党卫军特别部队的实际领导下开展行动。其他枪手是在罗马尼亚宪兵队领导下的乌克兰本土警察部队成员。这些凶手焚烧了受害者尸体,还活活烧死了2千至5千名年老体弱、无法步行到大规模枪杀点的犹太人。屠杀期间,掠夺犹太人财产的现象十分普遍。
从敖德萨被强行押往博格达诺夫卡集中营的犹太人几乎全部丧生或被杀害。
“清除”敖德萨犹太人
在10月屠杀和强迫犹太人前往博格达诺夫卡集中营之后的几周里,罗马尼亚人继续对敖德萨的犹太人肆意施暴。根据一些幸存者证词,正是在这一时期,罗马尼亚人开始要求敖德萨的犹太人在衣服上佩戴黄星徽章。
据罗马尼亚当局估计,到1941年12月中旬,敖德萨约有4万4千名犹太人。12月下旬,罗马尼亚独裁者扬·安东内斯库决定清除敖德萨的犹太人。他和其他罗马尼亚领导人信奉犹太-布尔什维克主义阴谋论,将共产主义归咎于犹太人。他们认为在苏联的犹太人是特别危险的敌人。1941年,罗马尼亚人担心,如果有机会,敖德萨的犹太人会帮助红军(苏联军队)夺回这座城市。
根据安东内斯库的命令,外德涅斯特里亚省省长格奥尔基·阿列克谢亚努 (Gheorghe Alexianu) 下令,将敖德萨剩余的犹太人驱逐到外涅斯特里亚的农村地区。
1942年1月10日,罗马尼亚当局命令,所有仍在敖德萨的犹太人在两天内到斯洛比德卡犹太人聚集区集合。该聚集区是将犹太人从敖德萨驱逐到外德涅斯特里亚其他地区(主要是别列佐夫卡县,乌克兰语为Berezivka)的集结地和中转站。
1942年用火车驱逐敖德萨犹太人
罗马尼亚当局开始用火车将犹太人从敖德萨驱逐到位于敖德萨以北约90公里的别列佐夫卡县。
罗马尼亚宪兵(有时还有德国卫兵)从敖德萨进行围捕和驱逐。他们将成批的犹太人从斯洛比德卡犹太人聚集区或其他集结点押送到火车站,路程超过10公里(6英里)。在那里,从几十人到约两千人不等的大批犹太人被塞进前往别列佐夫卡市的火车车厢,少数运输车开往其他目的地。
1942年1月和2月,罗马尼亚人从敖德萨驱逐了3万1千多名犹太人。当时的气温远低于零度,条件十分恶劣。偷窃犹太人个人物品(包括外衣)的行为猖獗,使犹太人的状况更加糟糕。因此,多达四分之一的被驱逐者在踏上旅途之前或途中被冻死。
从3月到6月,从敖德萨出发的小规模驱逐犹太人行动仍在持续。到1942年4月,该市仅剩701名登记在册的犹太人。1942年6月10日,斯洛比德卡犹太人聚集区被关闭。最后一列驱逐列车于6月23日驶离敖德萨。
德裔民兵部队进行的屠杀
抵达别列佐夫卡后,罗马尼亚宪兵和乌克兰警察将大部分被驱逐的犹太人押往布河沿岸村庄的临时营地。许多犹太人在前往这些目的地的途中丧生。
德裔民兵部队 (Selbstschutze) 经常拦截这些队伍。他们将犹太人囚禁一段时间,抢走他们身上所有值钱的物品。然后,他们在别列佐夫卡县附近对犹太人进行大规模枪杀。德裔民兵部队进行了数十次这样的屠杀,一次杀害30到1千名犹太人不等。最大规模的枪杀行动发生在1942年1月至3月间。屠杀后,德裔民兵焚烧了受害者尸体。
1942年1月至6月间,德裔民兵部队主要在别列佐夫卡县杀害了约3万3千5百名被罗马尼亚当局从敖德萨驱逐的犹太人。
敖德萨剩余的犹太人
到1942年6月底,敖德萨市几乎已经没有登记在册的犹太人。后来,罗马尼亚人将少量犹太人(主要是工匠)带到了这座城市。这些工匠在政府工场充当苦力。1943年1月,敖德萨有54名犹太强迫劳工,包括男女和儿童。
在罗马尼亚占领期间,估计有1千个卡拉派犹太家庭公开生活在敖德萨。卡拉派是犹太教的一个小教派,其宗教习俗与东欧大多数犹太人不同。纳粹认为卡拉派教徒是土耳其血统,因此没有将他们作为迫害或大规模屠杀的目标。在外德涅斯特里亚的罗马尼亚当局显然也采取了同样的政策。
此外,还有数目不详的未正式登记的犹太人留在敖德萨。这些犹太人往往躲藏起来或以虚假身份生活。
躲藏在敖德萨的犹太人
在占领敖德萨期间,罗马尼亚人杀害或驱逐了该市几乎所有的犹太人。少数人躲藏并幸存下来。维拉·巴赫穆特斯卡娅(Vera Bakhmutskaia)是敖德萨的一名犹太人,她在一位非犹太朋友的帮助下藏了起来,并得以幸存:
我们 [犹太人] 所剩无几,只有很少很少。当罗马尼亚军队撤退时[……]我走在大街上,觉得自己似乎是这座城市里唯一幸存的犹太人。
少数犹太人躲藏起来或以假冒的非犹太人身份生活,但试图通过藏在城市里以躲避驱逐和可能的死亡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很少成功。试图独自躲藏的犹太人不得不寻找食物和住所,以免被捕。试图帮助他们的非犹太人则会承担巨大的个人风险,以及秘密提供住所、食物和衣物的实际困难。在整个占领期间,对藏匿的犹太人和帮助他们的非犹太人的告发时有发生。
上帝不允许任何人知道 [我是犹太人……]如果他们知道,肯定会立即告发我。……[……但是]也有一些非常人道、非常善良的人,他们帮助了我们。
战争结束后的几十年里,数十名在敖德萨帮助过犹太人的非犹太人被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正式认定为“国际义人”。
罗马尼亚占领敖德萨的余波
1944年3月,罗马尼亚军队撤出外德涅斯特里亚,将这片领土交由德国控制。1944年4月10日,红军(苏联军队)从德军手中夺回了敖德萨。
两个月后,苏联当局对敖德萨的居民进行了登记。显然,占领者已将犹太社区从1939年的大约20万人减少到1944年的2640人。
随着红军重新占领该市,苏联当局对占领者犯下的各种罪行进行了调查。他们调查了在敖德萨和其他地区针对犹太人犯下的罪行。苏联当局在审判被抓获的轴心国罪犯和地方同伙时使用了这些证据。
二战时期的独裁者扬·安东内斯库倒台后,罗马尼亚开始对重要官员进行了调查。布加勒斯特人民法庭 (People’s Tribunal in Bucharest) 判定外德涅斯特里亚前省长格奥尔基·阿列克谢亚努有罪。1946年6月1日,罗马尼亚以多项罪名(包括在敖德萨对犹太人犯下的罪行)将他处决。
纪念敖德萨大屠杀
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苏联境内许多社区的犹太人试图公开纪念他们被杀害的家人和朋友。然而,苏联当局通常反对将某一特定的受害者群体单列出来进行纪念。当苏联政权建造纪念碑来悼念死者时,碑文中一般使用“和平平民”、“苏联公民”或“苏联人民”等字眼。即使在某个地点犹太人是受害者中的大多数,也是如此。这种措辞掩盖了如今所知的大屠杀悲剧全貌。尽管如此,一些犹太社区还是凭借与苏联官员的关系以及非正式协商或交流,设法修建了纪念碑。但在苏联时期的敖德萨,修建纪念碑的努力几十年来一直没有成功。
1991年苏联解体后,独立国家纷纷涌现,苏联时期对纪念活动的限制也随之失效。这为纪念犹太人大屠杀和其他大规模暴行提供了新的契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包括乌克兰在内的整个地区建立了越来越多大屠杀遇难者纪念碑。
在敖德萨市内和周边地区,多地都建有纪念犹太人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碑或铭牌。这些地点包括达尔尼克 (Dalnyk)、斯洛比德卡 (Slobidka) 和洛施托夫路(Lustdorf Road)前炮兵仓库的遗址。前博格达诺夫卡集中营和其他屠杀遗址也建有纪念碑。2009年,敖德萨建立了一座犹太人大屠杀博物馆。
自2004年起,位于普罗霍罗夫斯基广场(Prokhorovskyi Square)的“义人之巷”(Alley of the Righteous) 用以表彰战争期间帮助敖德萨犹太人的个人。这条巷子两旁种满了树木,一块铭牌上列出了被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 (Yad Vashem) 誉为“国际义人”的人名。
脚注
-
Footnote reference1.
“自卫队”(Selbstschutz,字面意思为“自我保护”)民兵部队是由一支德国党卫军特别编队 (Sonderkommando Russland) 组建的。自1942年8月起,根据与罗马尼亚占领当局达成的正式协议,这支党卫军部队正式负责自卫队民兵。在此协议之前,权力的界限并不那么明确,但很明显,在实际操作中,党卫军控制着这些民兵。
-
Footnote reference2.
维拉·巴赫穆特斯卡娅访谈,南加州大学大屠杀基金会影像历史档案,1998年5月17日,第 54 段;23分38秒。
-
Footnote reference3.
维拉·巴赫穆特斯卡娅访谈,南加州大学大屠杀基金会影像历史档案,1998年5月17日,第 54 段;23分10秒。